张晓
廖天驹 4岁开始随母习琴,9岁师从星海音乐学院旅欧钢琴家曾慧君博士。10岁即获邀赴波兰肖邦音乐学院音乐厅演奏,在第77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广州赛区获第一名。11岁获美国达拉斯国际青少年音乐节钢琴比赛儿童组第一名、第二届杰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全国总决赛第二名。12岁获“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二届全国钢琴比赛银奖。
13岁获亚洲(国际)音乐大赛钢琴少年组金奖、第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钢琴少年组第一名、“寻找下一个李云迪”青少年钢琴大赛少年组最高奖项特等奖。同年5月开始举办钢琴巡回音乐会,出版首张个人钢琴专辑《天驹之梦》,9月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11月获“珠江·恺撒堡”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专业一组第一名。2016年6月选为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全球范围精选的25位钢琴天才之一。2017年7月,获第5届欧米勒国际钢琴比赛专业少年组亚军。2018年3月,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预科。
刚开始,天驹非常喜欢的是画画,几乎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拿起画板画画。然而,因为妈妈会弹钢琴的缘故,有时候她会在家里弹上一曲。偶然有一天,4岁的天驹发现妈妈的钢琴谱上印着他最喜欢的火车的图画,非常激动,缠着妈妈问究竟。于是妈妈演奏了那首关于火车的乐曲,没想到天驹就从那首儿歌一下子喜欢了钢琴,开始了琴童生涯。
因为父母想要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天驹自己十分热爱钢琴,所以他并没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抵触心理,也很少会因为练琴与妈妈发生冲突,能很自觉地练琴。由于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比如滑板、骑单车、画画、积木、拼图、做发明之类,所以,每天练琴也仅一个小时左右。
一直以来,天驹都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每次练习的曲子都是由他自己决定,妈妈只是稍加指导。同时,爸爸也会在一旁引导,比如,练习时有涉及巴赫、车尔尼的练习曲,他会给天驹准备好电脑、投影、音響,让他很容易就能查到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版本。天驹就能经常通过这些设备听到其他演奏家演奏的版本,这些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乐曲。
天驹跟着妈妈学了5年钢琴后,到了9岁时,妈妈认为自己没办法再教他,于是开始为他寻找更专业的钢琴老师。爸爸拜托一些朋友,找到了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香港钢琴学会副会长、旅欧钢琴家曾慧君博士。师从曾教授以后,天驹得到了专业、系统的钢琴和乐理学习,他的天赋开始凸显出来。
遇恩师,迈向大舞台
曾教授教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一定要多听音乐会,有机会还要看一些歌剧演出。这个规定,培养了天驹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他之后顺利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奠定了基础。
为了通过比赛来检验天驹的学习成果,曾教授为他安排了很多有质量的比赛,这一方法十分奏效。每逢重大的比赛,曾教授总是根据不同比赛的要求,精心为天驹挑选曲目,赛前进行密集型集训,让他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比赛状态。天驹年仅12岁时,就参加了“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报名参加初赛时,天驹还没有进星海学院附中学习,按大赛规则可以报业余组,但在咨询了组委会的意见,并得到曾教授的支持后,他毅然选择了报专业组。“要和全国专业院校的专业选手交手,老是在业余组里面,获再多的奖也没意思。”天驹信心满满地说道。比赛时,天驹很放松,弹到尽情处竟忘乎所以地唱起了旋律。不负所望,充满自信的他获得了专业一组第一名。
天驹很早就明确了要朝着国际舞台前行的目标,然而中国琴童在协奏曲方面相对于国外来说有所欠缺。为了帮天驹实现目标,曾教授平时有意识地侧重培养天驹在协奏曲方面的积累。中国内地的钢琴大赛很少有协奏曲环节,曾教授就通过音乐会曲目的形式或向乐队及指挥推荐让天驹得到协奏曲舞台训练的机会。比如:天驹早在2015年星海音乐厅钢琴独奏会上协同著名钢琴家刘云天老师演奏了格里格《第一钢琴协奏曲》;2017年3月在香港牛池湾音乐厅协同香港亚洲室内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2017年6月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协同武汉爱乐乐团,在刘鹏的指挥下演奏了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12月,波兰著名指挥家布拉什奇克在武汉琴台音乐厅指挥武汉爱乐乐团演出,因原本演奏格里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钢琴主奏生病,天驹有幸能替代参演。这是天驹第一次和正规爱乐乐团合作协奏曲,曾教授也飞赴武汉亲临指导。演出大获成功,武汉的爱乐迷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刚满14岁的孩子能如此大气、沉稳,还把格里格协奏曲中描绘挪威清丽婉转、钟林毓秀的湖光山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挑剔的布拉什奇克指挥在乐曲结束后也给了天驹一个紧紧的拥抱,并盛赞他的精彩演奏。
成长过程中,除了曾教授外,廖天驹亦得了多位过内外著名钢琴大师的悉心指导,如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但昭义教授、波兰肖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Anddrzej Dutkiewicz、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键盘系主任VanessaLatarche、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钢琴比赛艺术总监FrankReich、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刘孟捷教授、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教授安东尼奥·彭帕-巴尔蒂教授、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Alexander Korsantia、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获得者美国著名钢琴教育家Stanislav Ioudenitch、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著名钢琴家邓泰山等等。可喜的是,廖天驹的演奏还得到邓泰山的高度评价:“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触觉,洋溢着自然而高贵的气质。”
积极备考,终如所愿
2017年暑假,天驹参加了美国费城的PYPA音乐节,与2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琴童在一起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天驹意识到了自己不足与差距,也发现其他有天赋的琴童也很努力,都在遍访名师抓紧时间提升。于是,他萌生去到国外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想法,并选中了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回国后,天驹的想法得到了曾教授的支持。2018年,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全球只招收8个钢琴预科学生,其中的竞争可想而知。为了考入梦寐以求的学校,天驹提前半年来到费城备考。不负努力,他最终成功地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预科。
考上美国茱莉亚预科后,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练琴,天驹的高中文化课选择在天才少年专业学校就读,因为学校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课程。同时,他十分喜欢在纽约的生活,其中很吸引他的一点就是茱莉亚学院毗邻的林肯中心,几乎每天都会有音乐会或歌剧演出。在那里,他能更近距离接触到多元化的音乐。
天驹的性格开朗、活泼,并没有初到国外时的拘谨,很快就能交到了朋友。他接触到的老师也都非常喜欢他,如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卡布林斯基,著名钢琴教育家纳博雷、尤丹里奇,著名钢琴演奏家胡瀞云等,很赏识天驹,给了他很多帮助。
父母陪伴,爱好广泛
对于天驹的成绩,天驹的父母认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其中,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智的健康。“孩子毕竟是孩子,很难走进大人的世界。在费城,我们见到一位非常有天赋、曾在国内获奖无数的孩子因不堪母亲重压导致精神抑郁,无奈只好放弃学琴。因此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觉得一切爱好都是有帮助的。”天驹母亲说。在父母的引导下,天驹从小就有很多爱好,其中做发明的趣事,经由人民出版社约稿,还在期刊上刊登出来。
随着专业水平的逐步提高,天驹的练琴时间也越来越多,每天的练琴几乎侵占了他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目前他只剩下玩无人机这项爱好了。他会经常分享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妈妈也非常鼓励他,有时间就跟他探讨照片画面、构图的讲究、照片艺术性的表达等。艺术是相通的,这对他的钢琴演奏无疑也有帮助的。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想方设法让他多看人文方面的书,在有条件与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带他游历更多的风景名胜,感受名山大川。比如,今年暑假,天驹就参加了意大利科莫湖夏季音乐节,跟随纳博雷、尤丹里奇、韦丹文等人学习半个月。随后,他游历了威尼斯、博洛尼亚、 佛罗伦萨等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了解了相当多的人文知识。这些都深深吸引了天驹,他开始思考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艺术发展中美术和音乐的相生关系。
“我们也常想,在天驹的成长过程中,幸亏有音乐相伴,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收获。音乐不仅陪伴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各个时期,如巴罗克、古典、浪漫、印象、现代等不同时期的音乐人文,并通过钢琴得以进入浩瀚的音乐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懂音乐的孩子是幸福的吧。 ”妈妈如是说。
热心公益,放飞梦想
别看天驹年纪不大,却十分热心公益。他曾将之前“天驹之梦”广州星海音乐厅独奏音乐会的部分门票收入捐赠给特殊儿童基金;2015年,他还获得中国移动“和教育—一元基金公益少年形象大使”的荣誉称号。阳光、开朗的形象,让公众媒体非常关注天驹,像《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快报》《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等报纸,广州电台、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广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就曾对他的演出活动进行了精彩的报道。
对于未来的发展,天驹一直想当一名钢琴演奏家,他热爱舞台、热爱演绎各个不同钢琴家的乐曲。曾教授也认为,天驹身上凝聚了多种作为音乐家所必须的能力和天赋,包括对音乐虔诚的信仰、无比的热情与勇气、发自内心对音乐的共鸣、敏锐的听觉、日趋完善的技巧能力、舞台方面良好的驾驭能力、感人的音乐风格等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的天駒开始在更大的舞台,奔向全新的旅程,祝愿他在音乐的道路上有广阔的空间,越飞越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