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民国时期第一才子

2018-01-23 11:34徐继东
琴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李叔同篆刻音乐

徐继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多人了解一代宗师李叔同,都是从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的。

在民国时期的那一拨群峰矗立的大师之中,李叔同绝对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巨富之家,他的幼名叫成蹊,学名是广侯,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是现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论文学,他是一位著名的词作家,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一曲《送别》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民国经典,成为时代记忆。

说音乐,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启蒙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谈绘画,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鼻祖。

在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在佛学上,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在教育上,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

他书法上、篆刻上都是成绩卓著。此外,他在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贡献。

“二十文章惊海内”,李叔同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一代高僧。他的一生,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文艺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就连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化巨人都以得到大师的一幅字为荣。

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巨富之家,他家世代经营盐业与银钱业,这是当时利润最高的两种生意。他的父亲李世珍早年步入仕途,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继承父业在天津经商。

人们都说,李叔同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李叔同幼时聪慧过人,他6岁启蒙,10岁熟读诗书,年仅13岁,就以篆刻与书法闻名远近。15岁就诵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绝句。

李叔同幼年丧父,李家殷切期望他能够光耀门楣,同父异母的二哥李文熙对他管束很严,日常功课丝毫不得马虎。

16岁那年,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开始学习八股文。少年李叔同痴迷戏剧,性格叛逆,是一个牢骚满腹的愤青,就连撰写八股文这样枯燥无味的事情,也难以遏制他肆意飞扬的才情。有时灵感来了,才思泉涌,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张纸写不下,“不拘小节”的他硬是在一个格子里写上两个字,一篇文章被写得密密麻麻,同学们叹为观止,送他一个“李双行”的雅号。

他是闻名上海滩的青年才俊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昏庸无能,西方列强对中国更加虎视眈眈。忧国忧民的李叔同参加科举考试,义愤填膺的他以笔为刀枪针砭时弊,尽管才华横溢,但思想激进的他注定要名落孙山的。

戊戌变法失败后,摇旗呐喊呼吁变法的李叔同,为了避祸,也只得带着家人逃到上海。

1901年,李叔同以第12名的佳绩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邵力子等师从于蔡元培。第二年,南洋公学发生学生罢课风潮。蔡元培因为同情学生而辞职,李叔同等人愤而退学。

1903年,李叔同与退学者在上海“沪学会”内增设补习科,他在“沪学会”征文比赛中曾3次名列第一,深得同学们的称赞。他翻译的《法学门径书》及《国际私法》也先后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

精通书画篆刻的李叔同与画家任伯年等成立“上海书画公会”,并创办每周一期的《书画报》,由中外日報社随报发行。

因为旧体诗词写得极好,李叔同加入了文人社团“城南文社”。还与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结拜金兰,称为“天涯五友”。

李叔同在音乐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主张将古诗词填写在新乐曲中,推陈出新,制作全新的歌曲。

渐渐地,声誉益盛的李叔同成了上海滩众人瞩目的文化名人。

一曲经典,传唱不衰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后世音乐人盛赞:这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是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作为一名音乐家,李叔同一生留存的音乐作品有70多首。除了他自己作词、作曲的《军歌》《出军歌》《祖国歌》等,大多数是选用世界名曲来填词的。此外,李叔同还创作了不少二部和三部合唱歌曲,如《留别》《春游》等,这些作品是我国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写成的最早的合唱曲。

李叔同的音乐作品,较好地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词曲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因此,他的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所喜爱。

著名的作家林语堂先生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

猜你喜欢
李叔同篆刻音乐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篆刻
影像中的灿烂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师影像》简评
瑩波篆刻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音乐
秋夜的音乐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