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2018-01-23 03:05黄美娟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区传统活动

黄美娟

【摘 要】本文论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活用各类节日,开展主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巧用二十四节气,虚实结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策略,从而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社区教育  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36-02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是文化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的过程承担着重大的文化传承使命。而文化,也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作为教育类别之一的社区教育,也应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举措。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者是将其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略称,也被称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不断发展的,打上自身烙印的文化”。本文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指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有文献、器物、艺术表演、技能技艺、节庆活动等形态。

2001 年教育部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这样定义“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这一定义看,从本质上,它是一种教育活动;从目的上,它是为了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从活动范围上看,是在社区地域范围内;从对象上看,是社区全体成员。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相对于学校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社区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实践也证明,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社区教育活动更受百姓喜爱。

(一)社区本身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职责。《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官方认可的城市社区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以后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特定的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之—”。《周礼》中就有“二十五家为社”的记载。我国古籍中“社”,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本身就蕴含着文化传承的活动。

(二)社区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优势。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土壤,应该植根于民,传承于民,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更适合放在社区这个舞台。而社区教育,因其“社区性”,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生活生产、休闲娱乐,风俗仪式等连接起来,更符合社区成员的发展需要。因此,综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区的特点,社区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优势,以社区教育为载体,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培育和传承民族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修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社区教育具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我国社区教育,除了要挖掘和总结中国社区教育的历史经验,办出社区教育的中国特色,还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对社区居民进行文明教育活动的内容,继承和发展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使该地域的优良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继承创新。

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可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社区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社区教育的途径

(一)活用各类节日,开展主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节日包括传统节日、特殊人群型节日、纪念日等。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可以一年中的节日作为主线,设计、开展一系列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以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传统节日是居民与传统进行对话的很好平台,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居民了解、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滋养,增强居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命感。近年来,南宁市社区教育基地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效果显著,活动项目深受居民喜爱。比如,清明节开展对革命烈士的缅怀活动,培养居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居民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端午节举办屈原诗歌、中华历代爱国主义诗篇诵读活动,开展粽子和香包制作等传统手艺培训;中秋节开展月饼、花灯制作培训,举办尝月饼、赏花灯、中秋文化沙龙等活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主题教育活动,为老年人举办健康养生专题培训或讲座活动;春节开展迎春征联、写春联、游园、体育竞技等活动;元宵节举办汤圆制作培训、猜灯谜等活动。

2.以特定人群型节日、纪念日等节日为主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建軍节等特定人群型节日,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如“三八”妇女节,南宁市凤岭北社区与广西同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靓丽女人节”—— 妇女手工扎染活动,邕宁区蒲庙镇蒲津社区开展了妇女传统手工艺织围巾培训活动,还有的社区开展妇女礼仪、彩妆培训、妇女健康专题讲座等活动;“六一”儿童节,青秀区东葛路社区、新竹社区等开展青少年书画展、陶泥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培训;父(母)亲节,开展亲子教育的主题活动、节日礼物制作培训活动等。而 3 月 5 日学习雷锋纪念日、3 月 12 日植树节、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等,每个特殊纪念日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组织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组织居民在社区多媒体室看一场电影或者一个讲座、沙龙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可培养居民爱护环境、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勤学苦读、爱家爱国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巧用二十四节气,虚实结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细致观察和了解自然界各种千变万化的现象,将中国独特的气候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进行高度结合,顺应自然规律总结形成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2016 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其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既包括二十四节气时令的具体时间与农作实践经验,又包括与之相关的民谣传说、文艺创作;既包括与节令相关的民间习俗和人们的仪式化参与,也包括中国人在遵循‘二十四节气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中国式的天人关系,以及独特的处事之道”。这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社区教育可虚实结合巧用“二十四节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即通过线上播放网络微课,线下印发宣传册、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让居民了解节气谣、节气歌、节气民谚、诗歌和对联等,懂得相应节气的保健养生知识等。

(三)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目前,我国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主要有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八桂文化等 20 多种。例如广西的地域文化为八桂文化,它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的地域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八桂山水、八桂人物、八桂神话、八桂名胜、八桂民俗、八桂建筑、八桂艺术、八桂美食、八桂医药等”。八桂文化是南宁市近年来社区教育学校、基地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广西美食大讲堂,开设有广西特色美食文化的宣传和制作培训,有凉粽、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老友粉、粉饺、田螺鸭脚煲等;邕宁区的花婆节、亘家米食文化传承、点米成画,江南区的唱响平话山歌,青秀区的八桂壮乡小戏台,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壮锦制作,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的铜鼓文化等项目都是挖掘广西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来开展,活动项目深受居民喜爱,对八桂文化的宣传与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

[3]叶忠海.社区教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孙桂华.社区建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周 娟,鲜 耀.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J].职教论坛,2012(27)

[6]李伟平,张勇卫.节气活动:延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J].人民教育,2017(1)

[7]刘国政,新经验与新起点——“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7)

[8]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9]黄 松.中国地域文化丛书:齐鲁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社区传统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少年力斗传统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