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手术室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中,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关键词】 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90
直肠癌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 如放疗、化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 该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伤口瘢痕小、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疼痛轻等优势, 但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提高临床疗
效[1]。因此, 本文对2016~2017年收治的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 旨在选择一项合理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本院收治的88例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 女18例;年龄最大83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72.15±4.35)岁。对照组患者男25例, 女19例;年龄最大83岁, 最小60岁, 平均年龄(72.59±3.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手术前实施健康教育、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及术后观察等。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术前访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前1 d加强巡视力度, 并向患者介绍自己,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做好术前用药指导、体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工作。
1. 2. 2 手术当日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准确核对患者资料, 待确认无误后将其送入手术室内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操作, 帮助患者摆放好手术体位, 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临床医生、麻醉医生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右低左高位以及头低足高位[2]。
1. 2. 3 手术配合 ①麻醉及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 应协助麻醉医师对患者颈内静脉实施穿刺操作, 建立静脉通道, 并与麻醉医生共同将麻醉深度检测仪贴好, 同时摆放好患者手术体位, 防止患者身体移位, 有利于将患者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出来。②术中监测和监督: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 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3]。③并发症预防: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0~14 mm Hg(1 mm Hg=0.133 kPa), 防止其过高导致患者出现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手术医生应充分掌握人体解剖结构, 从而降低因穿刺不当所致的脏器损伤及周围大血管损伤。
1. 2. 4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情况进行观察, 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回病房, 与交接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告知其搬动患者身体时应动作轻盈, 并对各管道进行妥善固定, 防止出现脱落的现象。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高碳酸血症、脏器损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0.32±2.15)min, 术中出血量为(110.65±1.85)ml, 住院时间为(5.52±1.0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20.54±2.14)min, 术中出血量为(250.99±1.41)ml, 住院时间为(9.99±1.03)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例, 未发生高碳酸血症及脏器损伤,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9例、高碳酸血症1例, 未发生脏器损伤,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肠癌具有解剖关系复杂、解剖位置低、深入盆腔等特点, 传统手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则可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之处,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室护理也被称为全程护理, 该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术前访视、手术当日的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措施, 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获得了可观的效果[4-7]。其中术前访视主要是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及健康宣教, 并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手术当日护理主要是对患者临床信息确认无误后将其送入手术室内;术中配合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体位、体温、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护理;术后护理主要是通过与交接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使整个护理工作进行无缝隙护理, 为患者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8-10]。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手术室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中, 能够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对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胥青. 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分析. 吉林医学, 2013, 34(24):5027.
[2] 罗慧, 潘燕. 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评价. 当代医学, 2016, 22(29):102-103.
[3] 齐凯. 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 14(2):123-124.
[4] 段晓丹. 腹腔镜下老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7):280.
[5] 邱丽娜.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 中国卫生产业, 2014(31):87-88.
[6] 郭娟利.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6(1):8.
[7] 張晶, 曾莹, 蒋健梅.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7):728-729.
[8] 李小丽.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医学信息旬刊, 2013, 26(10):175.
[9] 许瑞.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12):76-77.
[10] 徐海亚, 蔡立春, 周演玲.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10):
1265-1268.
[收稿日期:2017-09-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