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奇++傅勇
摘 要:对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再使用,是现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方法。在对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中遵循可持续理念,能够使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共赢。本文综述了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理论,并对现今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既有建筑;建筑改造;可持续建筑
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
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的要求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建筑业对于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一、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总论
(一)改造既有建筑体现可持续建筑原则
首先,在环境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也避免了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而且还使得废弃的既有建筑获得了重生,所以既有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一些新建筑项目的盲目开发。其次,在环境资源上,大大地减少了成本投资,而且也缩短的施工时间。最后,在社会方面,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公共设施和成熟的社区环境都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原则与难点
既有建筑经改造后于新建可持续建筑基本一致。然而在改造的施工过程中,面临一些难点。第一,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前需要评估该建筑,因此需要耗费一些人力、财力,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在改造的时候还要尊重前人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能歪曲了建筑风格。这就需要设计者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完成这项工作。第二,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还要考虑手法和技术是否相匹配,因此在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工程中限制条件会比较多,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复杂。而且,有时候还会受到技术应用的限制。第三,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工程中面临一些难以取舍的问题,如何在建筑价值之间的取舍,如何体现历史性等等的问题,这些难点都说明了旧建筑再利用的复杂性。
(三)既有建筑改造的类型
任何建筑项目工程均包含以下步骤:建材开采、加工和运输,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和维护,再利用,拆除,再回收循环,这些过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很大程度上是保留其价值和延续生命 。既有建筑的改造重点研究建筑生命的后半部分,按照建筑的生命流程来分类,可以将既有建筑改造分为3类,即既有建筑功能不变的维护改造;既有建筑功能置换的再利用改造;既有建筑拆除后的再循环改造。
二、可持续理念下的既有建筑改造策略
(一)建筑功能改造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既有建筑原有的内部功能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而进行改造。在改造中涉及方方面面,在不同的方面要遵循不同的改造方法。功能改造会涉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可持续设计策略和方法来应对。
首先,选择与旧建筑匹配度高的新功能置入减少不必要改造,如果经功能置换后,而且与原建筑的匹配度比较高,这样就可以还原真实的建筑结构,而且改造动工少,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损耗。
其次,保证新功能在旧建筑中顺畅高效使用而进行必要改造,虽然新功能置换的最高要求就是体现最原始的建筑结构,但这并不是说对旧建筑不进行改造,遵循这一策略和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旧建筑的破坏,有时候为了达到某一功能而强行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结果出现 “伤筋动骨”的问题,使得建筑原功能衰败或丧失。旧建筑本身性能已经开始老化或落后,不能满足该功能对建筑性能更高的要求而被弃之不用的情况。所以再利用旧建筑还要以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与条件为原则,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保证既有建筑形体不变,建筑功能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既有建筑环保节能性。同时根据现有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原有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分配,充分挖掘原有建筑的空间特质,从而赋予新的活力,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建筑外形改造
建筑外形改造往往是伴随着建筑功能变化而展开的,大致分修旧如旧、耳目一新、新旧结合等手法。以及修旧如旧为例,该手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原有建筑风貌的延续,在对建筑外形进行改造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现状分析。根据原有建筑的特点、建成年代、建筑材料、建筑工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认识,为下一步开展改造设计做好翔实的技术资料。实践中,对一些保存状态相对比较稳定的建筑,应当坚持保护历史真实性,保持其本体现状和建筑历经岁月风霜而成的风貌;对一些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应保留其原有特点;对一些年久失修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应恢复其原有风貌,延续该建筑的使用寿命。
第二,改造目标的确定。一幢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随着使用功能的变化分成若干个阶段的。除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需要定格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展现出来以外,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大量建筑都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应该允许随着功能的改变、使用方式的变化从而带来建筑不同的面貌被呈现出来。对于使用者或设计者应当充分认识和挖掘原有建筑的價值,使改造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最少的干预,从而焕发新的生命。
第三,改造手段的确定。根据新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建筑进行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根据不同功能、不同部件进行多样化的改造策略。如用当今材料、工艺替代原有位置或者进行局部的适应性提升,如节能门窗的使用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美学和建筑学价值;用传统工艺恢复已缺失或失效的必要构件,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对原有建筑的部分材料进行修复,如具有不可更换的已受污染的外墙材料、地面材料进行局部修补、清洗等。都是基于不同的建筑部位做出不同的改造策略。
(三)建筑技术改造
建筑技术改造,能够有效延长建筑使用生命,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同时,还可以保持或延续地域文化,避免如今千城一面、快餐式的建筑风貌格局。建筑技术改造是根据不同的改造策略前提下,为保证改造建筑符合当前使用要求最合理的技术而做出的改造方法。为了确保建筑技术改造的合理性、先进性以及节能性和经济性,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筑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改造。既有建筑往往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已接近生命周期的尾生,由于受建造时期的社会发展、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该类建筑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标准,需在改造前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加强加固措施,以保证改造后的顺利使用。
第二,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升改造建筑的舒适性。如电器照明设备的先进性、节能性;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满足当前社会对科技的成果的充分利用;空气调节设备的采用,改善改造后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等方面。
第三,节能环保材料的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优点,运用当前的成熟技术、材料代替原有构件部位,例如太阳能利用技术,一方面具有现实可实施性、经济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材料的运用可降低原有构件的自重,提高防火安全性能,提高施工精度,加快施工周期等优点。
结语
当今,既有建筑改造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改造方法对待既有建筑,能够为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恰当地改造并循环使用既有建筑,可以比新建绿色建筑更环保、更经济、更能延续文化与历史价值,带给人们感动。
参考文献
[1]张保超.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6(12):151-152.
[2]张国强.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毛李向民.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