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葛芬,肖雪月,陆嘉红,汤夏冰,倪维静
(1.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病死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1]。目前对此类患者需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从而促进提升局部肿瘤的控制效果,降低恶性肿瘤向远处转移的概率,最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但在放化疗时,不仅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也会受到损坏,导致患者面部皮肤损伤、口腔溃疡、鼻窦炎及脑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所以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是院外康复护理的重要护理形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病情逐步恢复[3-4]。为探究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患者中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鼻咽癌放化疗出院后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改善情况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82例,年龄36~80岁,入选标准:①初次接受放化疗治疗;②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③国际抗癌联盟诊断标准[5]评价临床分期(TNM)为Ⅱ~Ⅲ期;④预计生存期为6个月以上;⑤无任何肝肾功能损害;⑥意识清晰;⑦具有一定语言交流能力;⑧均知情同意,积极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曾由于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治疗者;②意识模糊者;③精神病者;④鼻咽癌复发者;⑤伴随严重脑器质性病变者;⑥伴随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⑦由于自身原因不能配合此研究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护理方法 2组在患者出院后均发放《鼻咽癌患者院外持续护理干预指导手册》,嘱咐患者根据手册内容进行自我护理。对照组在出院后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1次/月,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嘱咐患者日常生活中每日多饮水,做到少食多餐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坚持张口等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对其反复强调相关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干预方式 ①电话随访。此方式为主要干预措施,并且开通电话专线,随时接听患者及其家属的电话,及时解答问题。②网络平台(QQ、微信及电子邮箱)辅助干预措施。患者及其家属可通过以上各网络平台联系医护人员或留言,护理人员及时回复。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干预内容 ①知识宣教:a. 健康知识讲解。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产生原因、症状表现、放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等。b. 毒副作用干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根据发放的《鼻咽癌患者院外持续护理干预指导手册》掌握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理解状况和问题给予指导及解答。对发生毒副作用、无法有效理解而存在自我护理缺陷者,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耐心向患者解释。②躯体功能干预:a.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日常饮食中多食入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含量较高的食物,避免食入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做到戒烟忌酒。并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b.活动锻炼。主要为主动运动,并且嘱咐患者做到循序渐进。患者独自完成自身力所能及的事,例如个人卫生等;每日完成散步运动,根据患者自身体力状况决定散步的速度,最初为60~90步/min,可逐渐加快至90~120步/min,15~30 min/次,1~2次/d。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做到督促和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充分给予家庭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解决内心疑问,同时不断鼓励患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相应心理状况进行分类心理护理干预。对出现抑郁倾向的患者积极开导和沟通,让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指导其进行冥想训练,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对依从性较差患者着重强调其配合医护人员自我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反例的方式以起到警示效果;对过度依赖照顾者的患者,为其制定每日生活计划表,让患者家属理解适当“放手”对于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具有显著积极效果。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避免谈及外貌变化、性欲下降等敏感话题。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2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负性情绪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得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6]。②对比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③比较2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认知功能4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共30个条目,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7]。
2.12组出院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2组出院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出院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出院时对比,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出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出院后6个月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32组出院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目前对鼻咽癌患者主要需采用放化疗,而标准放化疗方案为以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以顺铂为基础的化学治疗[8]。通常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仅接受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便带药回家自行疗养,患者自身及其家属无法有效观察到出现的毒副反应,不能够像在医院时进行系统、科学地识别和应对。我国社区护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晚,且覆盖率较低,并且恶性肿瘤相关人力资源不足,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干预较差[9]。鼻咽癌患者需承受精神及生理上的双重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说明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都接入了网络,相比于传统电话联系,QQ、微信等网络联系方式更为方便。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通过网络平台及电话联系的方式,系统全面的告知患者鼻咽癌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耐心倾听其诉说,解决患者内心疑问;通过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促进患者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最终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表3 2组出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出院时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出院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出院后,通常会出现口干、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并且骨髓会受到抑制,力量负荷显著降低,体质下降[10]。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食欲下降、口腔黏膜炎及口干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对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食欲降低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而影响康复,在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个性化饮食计划,并且通过心理暗示让患者想象吃下食物对提升免疫功能杀死肿瘤细胞具有显著作用,使机体能够逐渐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提高营养的摄入[11]。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中通过日常营养的改善,嘱咐患者家属多督促患者通过漱口、局部用药的方式,最终有效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口干与口腔中唾液分泌量降低具有显著相关性,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中通过嘱咐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多饮水,多咀嚼橄榄、口香糖等方式促进唾液的产生量,并且让患者家属给予制备甘凉滋阴的流质食物以缓解患者口干症状[12]。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中通过鼓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多食入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从而有效保护胃黏膜受损。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毒副反应、家庭支持、心理情绪等。鼻咽癌患者经过放化疗后需承受心理、生理上巨大压力,并且自护能力、活动能力显著下降[13-14]。而通过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原因主要在于,此护理干预中将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作为重点关护内容,知道患者进行有效饮食干预、活动锻炼等,从而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通过有效心理干预及家庭支持,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概率,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最终改善患者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护理人员嘱咐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正确面对压力,从而提升自我应变及接纳能力,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最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持续性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能够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连荣,余文发,马慧敏,等.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25):669-671
[2] 王奋. 同步化疗联合后程强调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36-37;40
[3] Shi RC,Meng AF,Zhou WL,et al. Effects of hom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J]. APJCP,2015,16(16):7117-7121
[4] Ma HM,Lee KP,Woo J. Predictors of viral pneumonia: the need for viral testing in all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nursing home-acquired pneumonia[J]. Geriat Gerontol Inter,2013,13(4):949-957
[5] 苏月香. 前程适形联合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73-75
[6] 邵晓丽,江锦芳,唐忠敏,等. 早期姑息关护住院模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运用及其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4):281-285
[7] Krcmery V,Sokolova J,Kulkova N,et al.Nasopharyngeal bacterial colonisation in HIV-positive children in Cambodia[J]. TM & IH,2013,18(10):1267-1268
[8] 柯熹,骆惠玉,陈秀梅,等. 鼻咽癌病人同步放化疗前后身心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 护理研究,2016,30(19):2343-2348
[9] 倪杰,周晓梅,陆美芹,等.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口腔感染的预防作用[J]. 护理研究,2016,30(16):2007-2009
[10] Tang PL,Chen WL,Cheng SF. Using logotherapy to relieve death anxiety in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cancer: a nursing experience[J]. J Nurs,2013,60(4):105-110
[11] 张俨. 延续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60-62
[12] 毛敏,陈意群,胡爱龙,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6,14(20):2053-2056
[13] 瞿舒裴,尹燕,龚婕,等.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2253-2257
[14] 范丽婵,陈丽珊,周惠嫦. 任务强化性锻炼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护理,2016,8(2):158-160
[15] 顾月,刘延锦,马艳丽,等. 延伸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