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大地春满园
——康桥地区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记忆

2018-01-23 18:12顾绍耕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联产承包康桥责任制

■顾绍耕

一、改革从农村土地承包起步

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繁荣景象,城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农村最早实行改革的先行者是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但一直是个穷地方。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以东25公里。1978年以前,小岗生产队是个年年“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全年人均只有200多斤口粮,每天10个工分的分红只有1角7分,几乎家家吃不饱、穿不暖,秋后户户都外出讨饭。在生活逼迫之下,生产队的18位农民冒着入监坐牢的风险,在197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签下了实行“大包干”的文书,按下了18个鲜血的手印,为中国的改革吹响了壮烈的进军号角。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第一村”。1979年,小岗村取得农业大丰收,第一年没人外出讨饭,春节家家户户吃上了白米饭、大馒头、大鱼大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了整整一个晚上。

全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80年左右开展的,而上海郊区则要比全国晚二三年。

当时的康桥地区分为横沔和周西两个乡。横沔乡在1983年初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100多名干部组成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队,深入120个生产队,帮助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承包田分为两种:一是口粮田,按农业人口每人半亩左右。二为责任田,除去口粮田之后的土地,按农业劳动力分摊。但每个生产队责任田多少不等,土地多的生产队每劳力1亩左右,土地少的生产队每劳力仅四至五分田。

周西乡是蔬菜乡,对蔬菜地区是否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干部一时也吃不准,一直等到1984年其他蔬菜乡推行后才实行,承包田分为口粮田和蔬菜田。两乡中的果园地区,因为果树是特种经济作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又要分土地,又要分果树。果树有不同品种,又有大小之分,相对比较复杂,因此直到1985年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康桥地区1983、1984年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责任制时,承包期为15年。1999年按中央规定,实行土地延包,承包期为30年。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邓小平同志在说到我国农村改革的成果时,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

康桥地区的乡镇企业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人民公社化时期。人民公社化初期,周西和横沔地区均属于周浦人民公社,人们称之为“大周浦公社”。1959年6月,横沔地区从周浦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横沔人民公社,陆续创办了五金机械修配厂、农具厂、皮革厂等企业。1962年2月,老康桥地区从周浦人民公社划出,成立周西人民公社,陆续创办了服装厂、农机厂、修建队等企业。那时候,这些企业总称为社队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小企业,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社队企业产值只占整个公社工农业总产值的10%-20%。

社队企业的初步发展阶段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1966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五七”指示,号召各地要农、工、商全面发展,“公社农民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1970年,中共中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又提出了“加快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发展‘五小’工业”的指示。横沔、周西两个公社认真贯彻上级精神,掀起了一轮创办社队企业的热潮,许多大队也纷纷创办社队企业。至1976年,周西公社已有社办企业9家,大队办企业12家。至1978年底,横沔公社已有社办工业11家,大队综合厂13家,从业职工3190人,实现工业产值949万元,创利润285万元,工业产值和利润均超过了农业。

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时期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1990年代中期,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一是一批骨干企业从加工型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产品型的中型企业。如横沔农机修理厂发展成为横沔轻机厂,横沔综合加工厂发展成为横沔塑料制品厂,周西服装厂发展成为周西服装二厂和周西绣衣厂等等,这些企业曾经都是百万利润企业。二是一批骨干企业发展成为联营企业。如上海横沔外贸包装材料厂、上海横沔外贸联合纸箱厂、上海友谊毛纺厂等。而上海友谊毛纺厂1978年12月国集双方正式签约,1979年2月破土动工,1981年3月全面投产,是全国最早的工农联营企业。三是“三资”企业在康桥地区得到充分发展。如中美合资上海南泰电子有限公司、沪台合资上海环球混凝土有限公司、中法合资波洛莱有限公司等。至2002年11月,全镇有“三资”企业62家。四是大队(村)办企业蓬勃发展。如汤巷村、沔青村、沿南村、花墙村、三角村等等,都曾经是产值超千万、利润超百万的富裕村。同时,汤巷十队、人西八队、秀龙二队等一大批生产队也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1981年横沔公社社队工业利润超过1000万元,成为南汇首家、上海郊区第二家“千万富翁”。1984年周西公社社队二级实现利润500多万元,也是南汇县社队工业较发达的公社之一。

1984年,人民公社体制撤销,建立横沔、周西两个乡镇,社队工业随之改称为乡镇工业。至1995年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由于分配机制实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由于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一些企业“远看像铁桶,近看是窟窿”,账面上利润很多,实际是个严重亏损企业,结果造成“厂长负盈,企业负亏,政府负债”。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在南汇全县全面开展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即企业改革。改革的方式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并有职工代表大会评议、资产评估、方案制订、上级审批、公开交易等一整套规范程序。开始还有不少企业搞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但最后有90家左右的企业均采用产权转让的形式将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了民营企业。

现在大家还是把在农村由集体或农民个人创办经营的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但实际上与30多年前的乡镇企业相比,其企业经营机制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获得连年丰收,绝大部分农村都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农村经济并没有继续得到很好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并没有继续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2003年,人均收入仅为2300元,与安徽省的大部分农村差不多。恰如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说,他们村是“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直至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选派优秀青年干部沈浩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情况才有了根本改变。然而我们上海郊区虽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比小岗村晚五六年,但之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也很快。这除了上海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之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解决了生产关系问题,要发展经济,还同时必须解决生产力问题。

当时南汇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走在整个上海郊区的前列。南汇县原来是粮棉油高产大县,粮食、棉花、油菜种植面积占总耕田面积的80%以上,棉花和油菜是连续多年的全国先进县。但高产却不高收,农民收入一直处在全郊区的中下水平。于是在1984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从198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下决心着手调整南汇的农业产业结构。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全县推行“粮经型”种植业结构,即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保证农民口粮、种子粮、定购粮、饲料粮供给),适当减少棉花、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西甜瓜、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1990年以后,全县推行“高优高”种植业结构(高产、优质、高效),即大幅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基本停止种植棉花、油菜两大主要农作物,扩大种植“名、特、优”农产品,并逐步形成“南汇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西莫洛托甜瓜、南汇三黄鸡等名优农产品,在全市率先闯出一条城郊型市场农业的新路。1992年10月,中国作物协会调研组在南汇调研后,向国务院递交了调研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调研报告上批示:“南汇县以及上海郊区的材料很好,是符合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方针的。”1995年5月,中国作物协会在南汇召开研讨会,“南汇经验”向全国推广。

康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与南汇县全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改革开放以前,东康地区(即原横沔乡)为粮棉地区,沿南大队十一队还是棉花河泥育苗的发明地,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许多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并且还拍摄了科教宣传片。在1970-1980年间,粮食实行麦-稻-稻三熟制,棉花为麦茬或油菜茬移栽,亩产皮棉超百斤,亩产粮食超1500斤,亩产油菜籽超400斤。从1985年以后,粮食、棉花、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至1990年以后,棉花、油菜已不再有大面积种植。与此同时,扩大蔬菜、果树、西甜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从1984年的629万元增长到1999年的7780万元,增幅近13倍。

西康地区(即原周西乡)在改革开放以前为粮棉菜夹种地区,其中蔬菜面积占50%左右,粮食占30%左右,棉花占20%左右。周西乡为南汇县唯一的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乡,也是上海市郊区27个专业蔬菜乡之一,全年种植100多个蔬菜品种,尤其是韭菜、雪菜、矮脚青菜、芋艿4个品种品质特好,在全市闻名。1985年以后,逐步减少粮食、棉花和油菜的种植面积,至1990年以后,已基本停止棉花和油菜的种植,主要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同时也适当扩大果树、西甜瓜的种植面积,农业生产效益迅速提高,农业总收入从1982年的688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23676万元,增幅达30倍之多。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康桥地区不仅走在南汇全县的前列,而且走在整个上海郊区的前列。

由于康桥地区的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部分青壮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乡镇工业产值成为农村总产值的主体。

1979年1月,横沔公社创办鸡味酒家,是上海郊区第一家由乡镇集体创办的商业企业,是上海郊区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领头羊。

1980年1月,横沔公社创办沔溪园,俗称横沔水晶宫,是上海郊区第一家农民公园。

以后,横沔公社(乡)又陆续创办了玫瑰花时装商店、工业公司展销部、副业公司供销经理部、横沔商业公司等第三产业;周西公社(乡)陆续创办了周西工贸公司综合商店、周西商业合作社、奥狮汽车销售公司、华埠餐饮服务公司等第三产业,康桥地区走上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经济更加繁荣兴旺。

猜你喜欢
联产承包康桥责任制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农民参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分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土地规模经营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