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群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现今全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奥尔夫教学法开始引进大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开始转变,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在新的时代中逐渐在中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对理论的教授为主,忽视实践教学,而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迈出了当代音乐的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奥尔夫教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初,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最先提出的。是以“原本性音乐”为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卡尔·奥尔夫看来:所谓的“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是“原本性教育”,原本性可以分为人格原本和音乐元素,人格原本是把音乐、动作、舞蹈、语言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不再以听众的心态去单纯的欣赏音乐,而是参与到音乐的演奏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体验原始的音乐。体态旋律是指用身体的旋律变现音乐的艺术,通过音乐的时间空间以及动作元素,构建人的情感的思维,在奥尔夫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以提倡人们对音乐的自然体验,培养人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记忆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训练中奥尔夫教学凸显了合唱的基本体验,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深入到原始音乐之中,体验合唱的艺术特点,使合唱节奏融入到原始音乐的节奏中。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合唱艺术的掌握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在合唱训练中提供支持。
奥尔夫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卡尔·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通过结合体态旋律和现代舞表演,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创作具有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一种教育思维,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1924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创办了以体操、音乐、舞蹈为基本方式进行教学的军特学校,在这所学校中奥尔夫开始了他音乐教育变革的尝试,初步完成了奥尔夫教学理念。1928年奥尔夫借鉴非洲乐器以及其他地方民族的乐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奥尔夫乐器”,为奥尔夫教学法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奋斗,在奥尔夫以及其学生们的努力下,在1961年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壮大。
20世纪80年代,廖乃雄教授首次将奥尔夫教学法介绍到大陆,从此奥尔夫教学法逐渐被中国的学者所接受,同时也诞生了一些奥尔夫教学法的书籍和论述,比如廖乃雄的《中华学校音乐教材》、李姐娜的《奥尔夫教学法》等,为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文献资源。奥尔夫的引进,对中国音乐界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促进了音乐教学模式的变革,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造成了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开展奥尔夫教学,因此奥尔夫教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是相对比较分散。
合唱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相对比较悠久的历史,合唱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表演艺术的范畴了,随着合唱艺术的发展,合唱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从表演逐步演化到各个音乐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合唱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合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声音,比如我国的合唱团队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想兼顾,既要要求队形上的统一,又要要求声调上的协调,然而避免不了的是一些团队过于重视队形上的统一,忽视声音的协调,甚至为了让队形的统一,让队员无法保持轻松的姿态进行表演,这样的演出不仅无法跟受众带来快乐,更无法形成共鸣,与观众形成心灵的交流,无法实现合唱的整体效果。
对于观众而言,合唱的艺术在于受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心灵上的体验,无法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合唱,即使再优美的队形,无论如何冲击观众的视野,都无法与观众形成互动,也就不能体现合唱的真正效果。
奥尔夫教学法理念的核心内容是“音乐的原本性”,将奥尔夫教学理念的核心引入到合唱训练中不仅能够使作品排练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能够让观众参与到作品的排练之中,提升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作用。如何解决合唱的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当然,合唱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合唱艺术的基础做起,就是从合唱训练开始,合唱训练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合唱教育中过于追求专业化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表演者全面发展,提升表演团队的基本素质。
音乐元素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通过人声表演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它包括节奏、音高、趋势、音色等,通过对音乐元素的训练,可以提升合唱团员的整体演唱素质,保证了合唱艺术音调上的协调。本段通过对节奏和音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表达奥尔夫教学法中音乐元素的训练。
1.节奏训练
节奏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韵律,是由节拍和律动等元素构成的根据声音的长短和轻重进行有规律的反复变化组合。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节奏是合唱训练的基础,在初级合唱训练中,可以通过使用身体不同的姿势和动作进行训练,让学生不断的体验肢体姿势与节奏之间的关系,体验肢体动作与内心的协调关系,促进学生思维与节奏之间的协调,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的找到节奏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升合唱艺术训练的效率。在奥尔夫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训练学生的节奏,让学生根据建立的肢体动作(如:根据学员的基本状态和接受水平进行建立音乐节拍),让学生通过对建立的音乐节拍进行训练,锻炼学员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2.音高训练
音高是通过主观感觉对声音调子高低的抽象判断,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和响度,是影响合唱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奥尔夫教学中,音高的训练是合唱训练的基础,通过声音的训练,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音高训练,增强队员的演唱能力,提高合唱艺术的艺术效果。
总之音乐元素的训练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合唱训练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这些音乐元素的训练,提高了合唱艺术的魅力,使合唱艺术更加于国际接轨,满足在表演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能够不断的丰富合唱艺术的知识,提升我国合唱艺术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不断进步。
互动式训练是指在奥尔夫教学法的指导下通过对声音和谐的训练,声音和谐是合唱艺术的本质,声音和谐的要素包括音色的和谐、音调的和谐、节奏、音准以及表现的和谐,传统的合唱训练往往是以单纯的这些方面进行专业的训练,然而受到合唱队员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使合唱训练中变得枯燥无味,互动式训练恰恰能够解决声音协调训练过程中枯燥无味的现象。
即兴创作训练是在奥尔夫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表演与指挥的过程中不是通过事先准备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由学生或者老师即兴的进行指挥,其他学生进行表演的一种唱训练,这种合唱训练,既培养了指挥者对音乐进行独立思考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处理的能力,又让表演者能够做到及时做到跟随指挥者进行表现音乐的情感要素,培养了表演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即兴创作训练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能够丰富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合唱艺术方法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挖掘了学生在合唱训练中的热情,提高他们对合唱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加流畅、头脑更加灵活。
在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对合唱队形的要求不断的降低,但毕竟合唱是一种表演艺术,在合唱表演的过程中,律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很多合唱团队中,表演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表演者身体不协调或者是动作相对比较僵硬造成了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作品进行自然了流露出来。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体态进行训练,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合唱表演中身体更加协调,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作品的真实情感,让合唱艺术的表演能够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达到表演与受众共鸣。
合唱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合唱训练中注入奥尔夫教学理念,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合唱训练中更加有激情,能够发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唱的训练效率,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只有通过在合唱训练中注入奥尔夫教学,才能扩大我国合唱艺术的市场价值,提高我国合唱艺术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