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功用*

2018-01-23 23:23张承林
黄河之声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布朗族双江民族团结

张承林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标明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新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遵循。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由拉枯族、佤族、傣族和布朗族4个主体民族组成的民族自治县,行政上隶属于临沧市,浪沧江和小黑江与县境东南汇合,澜沧江纵流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边。对双江布朗族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分析,对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实现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对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整合与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

双江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称呼,如:汉代以后的史书上记载有“朴子蛮”、“濮”、“蒲蛮”、“蒲人”等。解放以后,统称为布朗族,尊重了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目前,布朗族通用汉文和傣文,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语支,其自身没有文字。双江布朗族拥有众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大多采用本民族母语演唱。

(一)古歌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双江县布朗族地区民间存在过一部吟唱史诗的民歌——《勐茅来的人》。其大意为:很久以前,在一个被称为“勐茅”的地方生活着一支布朗族人,这些人长期被附近勐茅人围攻着,发生了经济争端,寨子被烧毁,很多人被杀。于是,为了生存,“勐茅人”越过小黑江邦外河口,扶老携幼逃往外地,最后来到“邦丙弄”住了下来。这个地方草丰林茂、环境宜人,被称为“第一个献祭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这首古歌中的部分诗句还在人们口中传唱,但现在这部史诗已经失传。

(二)婚恋情歌

在布朗族中,唱情歌是串姑娘的主要手段,意思是到姑娘家串门,进行寻偶的社交活动。布朗语称为“勒德环帕雅”,汉语是“串姑娘”。在布朗族中,不会弹琴唱情歌的青年男子,往往很难寻找到配偶,因此,布朗族的男孩子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唱记情歌,学习弹琴和吹笛子,女子通常都是由母亲进行教唱,还要因此有“歌为媒”的说法。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夜晚的时候,小伙子们就会在姑娘家的门前,三五成群地弹起牛腿弦,唱起《开门调》,姑娘一边回唱,一边开门“姑娘姑娘请开门,我们一起找你玩,看你欢迎不欢迎。”在对唱谈笑之中,如果男女双方都有意,便会拿出信物相互赠送。一般情况下,姑娘会送给男子一条栓弦子的线织带子,男子会送给姑娘一条白棉布手巾。在串姑娘的过程中,姑娘的父母必须要出来迎接叫门的小伙子,如果没有中意的人,姑娘可以不用理会。如果姑娘的父母不出来迎接,会被视为失礼。进门后,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姑娘的招待,会自动离开,不用久留。如果某一姑娘家有一群男子,又有小伙子来,为了避免引发误会,先到的必须热情招待后来的。另外,还有《阿郎读母》、大文乡还有《聋统吧》,这些婚恋歌都充分的表现出了布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儿歌、劳动歌

布朗族的代表儿歌为《老昆》,其大意为:小乖乖,小宝宝,你快快睡觉,妈妈要出去……其属于邦丙乡大南直村的哄娃娃调,曲调简洁,女生独唱,具有羽调式、商调式的双重感,三声列而调式不甚明确。《得鲁阿木扫》也属于邦丙乡大南直村的儿歌,歌词大意为:我们南直村,有几个小伙都来围起,欢乐欢乐……倒影式乐汇变化构成的单乐句重复,五声调式。另外,《反毛鸡》唱到“反毛鸡,没尾鸡,小猪躲在不乃蓬……”晚上有类似于《萤火虫之歌》和女声唱的孤儿歌《苦歌》都是布朗族儿歌的典型代表歌曲;劳动歌主要有《扁顾借》、《木图》、《缅顾古》等。其中《扁顾借》“采蕨菜啊采蕨菜,快快采啊,快快采……”是采摘蕨菜的歌曲;《缅顾古》是唱蚂蚁的,歌词中唱到的“挖沟”是指蚂蚁洞口沙土形成的小沟,“蚂蚁勤快不怕苦,一个去挖沟,一个去抬冷饭”,“冷饭”是指蚂蚁常常搬运的蚁卵。蚂蚁怕光在地下打动觅食,“冷饭抬回家,去烧花切列肠子来下饭”,“花切列”指“地老鼠”,布朗族歌手想象蚂蚁吃了来洞里觅食的地老鼠肠子。而《木图》也是采野菜时唱的歌曲。另外,还有诸如《砍树歌》、《建新房歌》、《叫魂歌》等是建新房时所唱的一系列歌曲。

(四)器乐

双江县布朗族地区的乐器包括弹拨乐器牛腿琴、小三弦、吹奏乐器筚辽、筚阿柳、筚淹、打击乐器蜂桶鼓、葫芦笙等,还包括一些与布朗山相同的乐器。布朗族有自己的民族乐曲,多从民歌发展而成,多少独奏曲。其中,牛腿琴常用语小伙子串姑娘时的演奏,如:大芒蚌村的《开门调》就是使用了牛腿琴。牛腿琴三根金属弦、琴码上方开几个小音孔,长约45厘米,左手食指绑缠一骨片或竹片弹奏,形似傣族乐器“玎胆”,面板平,背板呈弧形。目前,在双江县布朗族迎宾、喜庆、丧事等活动中,还经常用牛腿琴。但一般来说,喜事使用牛腿琴的较多,并且在邦丙乡大南直村还用牛腿琴弹唱“傣调”;筚辽是用当地一种“苦竹”制成,通常为傣调《簧敢》做伴奏,分有舌和无舌两类,长约20厘米,直径2厘米,有舌的进气道剖成两片,舌为2厘米长的一段吹嘴,中间插入一小竹片;无舌的又称为“筚勒”,进气道下方约2厘米处有一发音孔,形制较为简单,上方有五个按音孔。筚辽用于《催耕催种调》、《守谷调》等乐器;蜂桶鼓一般用于传统祭祀活动中;小三弦用于节庆、玉米抽穗时、过年等活动中。

二、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的育人功用

首先,音乐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审美构成了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育人功用,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欣赏音乐艺术的时候,人们会进入一个忘我的艺术世界,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最终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并且音乐具有审美教育的功用,通过审美教育,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和寓意。如:通过演唱《串姑娘》等歌曲,能够使双江地区各民族成员了解到布朗族的婚恋观,从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民族团结。

其次,音乐艺术反映了生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无论哪种音乐方法、学派、风格的作品,都能反映出现实生活,布朗族民间音乐也不例外。如:布朗族的儿歌《老昆》将一个慈祥的母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脑中,充分地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充分表现出了布朗族人们的精神世界。由此,凭借着这些布朗族丰富的音乐,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够使人们生动地认识到布朗族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等,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功用,促进了民族团结。

另外,音乐艺术从一开始就已经不是为自己创作的,而是为社会创作的。布朗族民间音乐也例外。在作品中,布朗族人们表达出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些音乐也凝聚了本民族的人心,与本民族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会组织功用。这些来源于群众性艺术活动的民间音乐,可以将一个团体在强烈情感下团结起来,在本民族的盛大集会中,通过共同舞蹈和歌唱,凝聚了本民族的向心力。如:《勐茅来的人》、《开门调》等布朗族民间歌曲。

三、利用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一)以布朗族民间音乐为纽带,能够引导双江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

英国民族音乐学家泰斗约翰·布莱金认为世界音乐的教育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听赏范围,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思想,能够防止学生民族狭隘心理,使他们乐于接受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并且他还认为,音乐是世界和平与人类大同的媒介,能够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团结。以音乐为载体,各民族成员通过对音乐探索和体验的共同兴趣,能够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而对于双江地区来说,约翰·布莱金的思想对其多元文化整合与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增强双江县地区和谐民族关系,能够从不同视角上,促进各界对民族团结进行反思,并通过对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的探索和共同兴趣,对双江县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修复、民族团结的巩固献言献策。

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由拉枯族、佤族、傣族和布朗族4个主体民族组成的民族自治县,各民族之间的民族排斥心理和民族意识逐渐在增强,文化和价值观念差异较大。由此,为了逐步建立内容上的民族之间相互认同、民族关系的和谐,如何以社区为单元,选择一个切入点,成了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群众性活动中,双江地区布朗族的民间音乐及其他艺术,以音乐、舞蹈为平台的群众性聚会,会使双江各民族成员发至内心的需求和认同,表现出未有的轻松和谐。如:布朗族的《勐茅来的人》、《串姑娘》等民间音乐符合音乐的育人功用,曲调短小明快,古朴自然;歌舞一体、浑然天成,歌词直率、朴实无华,旋律悠缓、宁静,可男女交替领唱、跟唱,也可独唱、合唱。通过布朗族这些民间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各个民族成员,进而改造社会现实本身。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系统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同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为了巩固双江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就要构建双江和谐民族关系,以布朗族音乐为纽带,引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充分认识到音乐的纽带和社会功能,从而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

(二)以布朗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建设和巩固民族团结

目前,国际竞争激烈,造就一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成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各项事业的唯一出路。而素质教育旨在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涵盖了民族团结教育。由此,为了提升双江地区的民族团结,就要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双江地区民族团结是一项系统建设工程,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质量,政府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布朗族音乐活动,以布朗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引导各族人们充分认识到本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利用双江地区民间音乐的育人功能来建设和巩固民族团结。民间音乐大多都贴近生活、实际和群众,其与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相互渗透、作用,会更有助于启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加大布朗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开展,要将其教育和发展上升到一个高度,在双江地区,做好培养热门对民间音乐的爱好,以布朗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用,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文化。

猜你喜欢
布朗族双江民族团结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民族团结之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