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湘琴 张文博
2001年,美国众筹平台ArtistShare被誉为“世界金融众筹先锋”,其充分利用粉丝对艺术家的喜爱心理进行众筹项目的运行,拉开了互联网时代众筹的新篇章。2011年,众筹进入中国以来呈不断上升的发展,涵盖国内的各行各业,包括目前的众筹出版、众筹医疗、众筹电影、众筹公益等。同时,国内对于互联网产业、金融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促使众筹平台快速成长,如众筹网、京东众筹、淘宝众筹、苏宁众筹、淘梦网等。众筹新闻是媒体工作者通过众筹平台公开新闻报道计划,向社会大众筹集新闻报道项目的启动、执行资金,以确保新闻计划的准确执行。
对新闻业而言,众筹的影响贯穿了新闻业的整体产业链。从新闻生产层面,众筹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促使传统封闭、专业的新闻制作方式解体,并逐步出现新的新闻生产方式;从新闻传播层面,众筹新闻意味着接受者从新闻制作的源头参与新闻的制作,其原本借助媒体进行的大众传播形态演变为众筹参与下的人际传播;从供求关系层面,“众筹”重塑了新闻制造者与新闻使用着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互动于社交关系之中,从而实现精准的供给。
互联网众筹对新闻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了改变,辐射至新闻产品生产的主体及组织方式。众筹新闻意味着将封闭、单向的新闻生产方式变得开放、互动化,使受众从浩瀚的信息中锁定目标新闻产品并参与新闻产品的生产。传统新闻的生产受到政治、经济、媒介组织等权力层级的相互制衡,政治权力对媒介内容进行规范与限定,社会经济实体通过购买版面、时间等方式左右媒体信息的生产,媒介组织在综合政治、经济双重的压力下,将符合规定范式的新闻内容进行传播以服务受众。其生产由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编辑、排版、发行,新闻产品的生产属于专业化、组织化、封闭化、静态化、单向化的范畴。互联网众筹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呈现出开放化、互动化、协作化、大众化、动态化的特点。
新闻众筹基于互联网技术为社会大众参与新闻生产提供了技术条件,促使传统新闻生产主体、生产组织方式的解体。基于众筹平台所发起的新闻产品项目将新闻项目“发起人”与新闻产品“众筹者”通过众筹的实质性行为进行身份的认证,使两者联合成为众筹新闻的生产主体,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专业化生产新闻的禁锢,使社会大众成为新闻产品生产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生产和社交的结合;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经营者。众筹新闻强调受众参与,意味着大众式、协商式、互动式的新闻生产方式区别于传统单一式、专业化的方式,促使新闻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与受众息息相关。例如,新闻选题层面,众筹新闻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项目的发起,众筹平台负责对新闻产品的选题进行初次审核,并在新闻项目实施阶段受到众筹者的把关与监督。区别于传统新闻的选题流程,新闻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互联网众筹为新闻产品的传播、消费提供了多元、开放的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对新闻产品全方位的接触,降低了新闻产品传播的成本,拓宽了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产品的途径,带来众筹新闻的长尾效应。“众筹”促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延伸到新闻雏形、新闻制作、新闻产品的整个计划中,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项目实施进程的播报,采用评论、聊天以及线下活动等形式与众筹者进行交流互动,围绕新闻产品的生产而构建了统一执行目标的“社交圈”,达到对新闻产品的源头式传播。
众筹新闻则使每个人成为传播者,分摊了差异化内容、小众化内容传播的成本,实现了小众化、差异化、个性化内容与多元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使受众的身份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成为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等多重身份的结合,消除了传播与被传播之间的界限。社交媒体赋予社会大众“媒介接近权”,能够主观能动地通过传播媒介进行观点、言论的发表。众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众筹行为得到改变,使其了解、选择、消费、传播项目,通过受众对新闻的评论、转发及延伸,体现其在社交链上的信息交流而促使新闻项目的多级、多层的传播,进而通过行为获取精神上的满足与实质上的身份认证。此外,国外众筹项目的发起人身份属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学生、媒体机构、工人等,而国内众筹项目发起人更为偏向在自我范围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名气的知名媒体人或者媒体机构,促使众筹在营销的层面借助粉丝、社群的力量。例如,信海光采用共进晚餐的形式作为众筹回报,达到了粉丝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机转换,并基于粉丝对个人的喜爱、追捧的消费心理而促使其自发地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成为其社交圈上的传播节点,实现新闻产品的多级裂变式传播。
国内众筹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个人社交圈或者以自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的新闻众筹,主要采用“预购”“阅后付费”的形式。其主要消费方式是“预购”,与长尾理论中的“定制”相同,众筹将项目发起方、项目投资方之间的信息进行分享,从而拉近生产方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通过便利化、大众化的渠道向公众提供新闻产品推荐信息。通过小数额的新闻产品,采用个性化的计划方案吸引感兴趣的小众群体进行“预购”,采用低成本、多种类、差异化的新闻产品进行汇集。
基于社会大众的角度而言,新媒体促使当下消费呈现为一种符号化的行为活动,消费者倾向于通过消费中所携带的文化意义来凸显自我的社会价值、身份、地位。“众筹”将新闻接收者置于新闻主导的身份话语体系中,无形中将接收者界定为新闻产品投资者、生产者,以接收者主观参与新闻产品的生产行为来涵盖行为背后所裹挟的参与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身份感。以接收者为传播节点进行新闻产品的传播,增加了新闻产品的传播途径、销售渠道,使得新闻产品供需关系直接化、简单化、透明化。基于新闻生产的角度而言,互联网搜索引擎促使其项目方将具有价值、现实意义的选题进行筛查,实现长尾过滤器的效果,确保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消费者基数。根据项目对受众阅读偏向、兴趣爱好、年龄层次、性别等因素对受众进行细分,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与新闻信息的供给进行对比,进而反馈到产品本身,对新闻项目进行投入生产之前的筛选,实现高附加值的新闻产品生产,促使新闻消费者在繁杂、多样的新闻信息中锁定满足其小众化、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并最大限度提升新闻产品供给与消费者期待信息内容之间的吻合度。
新闻产品的众筹打破了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传播的范式,促使供需关系透明化、简单化,实现了大众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愿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流量”驱使下的创意类文化产品制作,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流量经济”有助于项目方在短时间快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众筹新闻是否意味着触及传统新闻产业链,或者仅是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一种新型创意文化的生产?众筹新闻介入新闻业是否会破坏新闻的严肃性、公共性、公正性,以及新闻的客观、权威与受众兴趣所裹挟的商业化利益之间的平衡性等,都是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众筹平台的机制尚未健全,存在技术缺陷与空白,如项目审核机制过于简单化,而导致对项目审查失实等问题,其在性质上依旧属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投资行为,依旧游走于法律边缘,未能明显区分于非法集资,如平台管理不当,将存在法律、道德双重风险,造成经济、名誉的双重损失。众筹所赋予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接近权,并不意味着众筹新闻是“公民”新闻,其仅限于大众通过投资行为进行的参与,区别于公民制造、受众制造。
未来,众筹新闻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形态,其在主题、内容层面应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避免商业化、技术化侵蚀新闻业的真实、客观,坚持新闻业的合法、权威等基本特征,理性对待市场竞争,致力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新闻业。
[1]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