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中心之“传媒综合体”再思考

2018-01-23 23:16李祖平
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量综合体厨房

近年来“全媒体中心”“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在新闻出版传媒界炙手可热,“传媒综合体”却被疏忽。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图书出版单位584家,报纸出版单位1894家,期刊出版单位10084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8个。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总计1.5万多家(个)新闻出版传媒机构,究竟有多少能够建设为“全媒体中心”的顶级版“中央厨房”,以及高级版“集成中心”“指挥中心”?这是一个值得业界深入调研和思考的热点。通过“自由组合”的融合发展,建设为通用版的“传媒综合体”,更值得量大面广的中体量和小、微体量的传媒机构思考与探索。

一大批小体量传媒机构是否有条件和需求建设顶级版的“中央厨房”?传统媒体以“渠道为王”,网络媒体以“技术为王”,自媒体以“关系为王”,而媒体融合迎来了“内容为王”“技术为王”“关系为王”“渠道为王”的“四王合一”称霸时代,“全媒体中心”更是被业界热捧。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探索的“‘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报道平台”“融媒体中心”“集成报道平台”等媒体融合模式中,尤以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在国内新闻出版传媒界被视为标杆和顶级版的“全媒体中心”。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中央厨房”的做法。

《人民日报》实施媒体融合国家战略创造出的顶级版、“高大上”的“中央厨房”能否在一大批缺资金、少技术、小体量的传媒机构里复制?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没钱、没人、没经验,这些都是借口,在缺资金、少技术的现实条件下,也能够经济、便捷地建立起符合自己体量的“中央厨房”,快速、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但业界的很多专家认为,小体量的“全媒体中心”也冠之以“中央厨房”的称呼,确实勉为其难,名不副实,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还不如冠之以高级版的“融媒体中心”“集成报道平台”“集成中心”“指挥中心”稍显合适。

高级版的“集成中心”“指挥中心”值得小体量传媒机构借鉴和跟进。有关“全媒体中心”的国内最早研究成果之一,是发表在2009年第2期《中国传媒科技》上的《四个整合 打造传媒工场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经验总结之整合篇》。“全媒体中心”此后呈现了三大发展特点:一是资源,从聚合化集成到融合化重组。通过融合,衍生出多种传播形态的“集成中心”和全新的资源开发增值“流水线”;二是流程,从精细化管理到创新化再造。通过融合,让新媒体的速度、宽度和互动度,与传统媒体可信度、深度和高度,实现3+3>6,甚至3+3=3×3=9的放大效果。三是功能,从分发、汇集“相加”到数据、社交、协调、指挥的“相融”。全媒体中心不只是新闻信息的任务分发与产品汇集中心,更是新闻信息的数据处理中心、传播交互中心、需求协调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平台级的全媒体中心,能够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性整合、全媒体滚动发布、跨终端传播分享。

相对于顶级版的“中央厨房”,高级版的“集成中心”“指挥中心”值得一大批小体量传媒机构借鉴和跟进。可以建设小体量的“集成中心”“指挥中心”“新闻中心”,资源(投资、人才)可多可少,流程可短可长,功能可强可弱。当然,大体量的传媒集团也可以建设大体量的“集成中心”“指挥中心”,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指挥监测中心”(简称“媒立方”)、中国青年报社创建的“全媒体协调中心”等,而更多的则与烟台日报社、杭州日报社一样,创建的都是“全媒体新闻中心”。

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在路上,而且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就会被淘汰出局。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通用版的“传媒综合体”不但适合多部门、多业务的传媒机构建设,如萧山广播电视台;而且更适合同一个行业、同一个系统的多家传媒机构通过“自由组合”来快速、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就像高铁和动车组,实现多资源、多动能的重组,与复合功能、全新流程的再造。

通用版的“传媒综合体”在实践与研究领域均被疏忽多年。作为“全媒体中心”通用版的“传媒综合体”,已被新闻出版传媒界疏忽多年,与在商业地产界热得发烫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形成巨大反差。因此,“综合体”如今多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但在音乐领域,“综合体”却是乐曲结构形式之一,在一首乐曲中,结合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所构成的曲体,称“综合体”。

截至2017年11月9日,百度上包含“综合体”的网页多达1460万个,包含“综合体”的新闻有68700篇。毫无疑问,“综合体”是一个“热词”。截至2017年11月9日,在中国知网查询篇名中包含“综合体”的期刊文献3172篇,说明“综合体”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包含“城市综合体”或“商业综合体”的有1608篇,包含“文化综合体”或“艺术综合体”的有107篇,包含“传媒综合体”的只有4篇,这与篇名中包含“全媒体中心”的84篇,包含“媒体融合”的4166篇,包含“中央厨房”(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216篇,相去甚远。关键原因是,“传媒综合体”与媒体融合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缺乏对接与响应,也缺乏中央级传媒机构、省市级大体量传媒机构的尝试、探索,缺乏新闻出版传媒界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以及专家、学者的专门性研究。

“传媒综合体”让小体量传媒机构实现“自由组合”式的融合共赢。提出“传媒综合体”发展思路并全面实施的是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广播电视台,近年来,该台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城市综合体和媒介融合理念,在传媒界首先提出打造现代传媒综合体这一新理念,并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平台打造、舆论宣传、节目创新、活动营销、技术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全台上下还撰写了25篇专业论文,并汇集为《现代传媒综合体的创新与实践》一书公开出版。

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在路上,而且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就会被淘汰出局。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通用版的“传媒综合体”不但适合多部门、多业务的传媒机构建设,如萧山广播电视台;而且更适合同一个行业、同一个系统的多家传媒机构通过“自由组合”来快速、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就像高铁和动车组,实现多资源、多动能的重组,与复合功能、全新流程的再造。

比如,在同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名下,事业、企业、个人性质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站、APP,以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大多属于中小微体量,都可以建设为同一个“传媒综合体”。科技部门主管的,可以建“科技传媒综合体”;文化部门主管的,可以建“文化传媒综合体”;旅游部门主管的,可以建“旅游传媒综合体”。通过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和指挥、激励,搭建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聚合型共享平台,让每一个传媒机构都能够撇开“身份性质”“不同级别”和“谁整合谁”“谁领导谁”的种种顾虑,实现工作中的“自由组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取得1+1+1>3的放大效果,以及共进共赢、融合发展的最大成效。

猜你喜欢
体量综合体厨房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明年目标1.5个亿?!这家体量过亿的动保企业正在谋划什么?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让自己强大
萌萌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