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军
以音像数码媒体为载体的口述历史音像档案,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馆藏结构、拓展档案工作领域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档案部门应增设相关机构,制定采集计划,利用社会力量,打造各自特色的口述历史音像档案藏品
口述历史,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口述历史的记录从早期的笔录心记,进一步发展为录音辅助,特别是数字音、视频技术,为口述历史音像档案的采集、管理和使用提供了飞跃式变革的条件,口述历史以音像数码媒体为载体的档案价值也越来越多受到重视。
最早把“口述历史”归到档案管理,正式提出于1984年。当时,国际档案理事会推出《档案术语词典》,提到了“口述历史”档案。20世纪80年代是口述历史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四年后,这一全新概念受到了国际档案界的认同。口述历史的采访成果以及口头传说的汇集均成为口述历史档案,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会议录音、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口述历史音像档案也应属口述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变化,使档案采集、管理由过去的被动式收集变为主动式收集,由单一的档案文件收集变为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收藏。这些改变都拓展了档案工作的领域,加快了档案工作采集的效率,形成了立体的新型的档案工作。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紧迫。我们不但有保护历史久远、汉文化的非遗文化,还要将目光投向少数民族,特别是尚未形成记载、仅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另外,我国各地方言,分为八大语系,有的地方可以说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现代化城市发展历程中,人们的传播速度和交流密切加速方言的快速消失,这些方言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内涵也随之消失。从这个方面来说,口述历史音像档案工作的建设更加迫切而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关机构非常重视亲历亲见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撰写回忆录,先后整理出版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以及各地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还有我军将士撰写的回忆录汇编为《红旗飘飘》,一些大专院校组织学生有意识地采访历史见证者。这些工作堪称最早的口述历史工作,但因为没有先进的录音、录像设备,也没有纳入档案采集和管理。为了不再给后人留下遗憾,建立口述历史音像档案,以数字音像设备采集当代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并加以补充文字档案,将会更加生动,也更有意义。
口述历史音像档案的建设,拓展新的领域,增加档案内容,向社会、人文领域纵深发展。特别是口述音像历史档案的生动性丰富了档案馆藏,能够形象且立体地展现当代历史风貌,形成馆藏档案结构的完善和丰富,增强了档案馆新的功能。
我国的各级档案馆以纸质为载体的党政档案为主,口述历史音像档案的建设、采集,将增添各个领域的档案。比如人文历史传承、企业发展历史、城市建设历史等。馆藏丰富到一定程度后,便能显现出“时间的重量”。届时,各级综合档案馆不仅是档案收藏机构,也是历史的研究机构,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场所。
综上所述,口述历史音像档案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档案工作者要改变旧有观念,树立利用新的媒介纪录功能开展档案采编的意识;其次,增添相关机构,利用现代新的视听手段,增强新的档案收藏管理体系;第三,制定口述历史档案采集计划,列定选题,制定重点,根据各地特点逐步逐项展开,利用社会各机构组织力量,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口述历史音像档案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