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档案局出台《档案文件利用中心窗口监督检查制度》。督查制度要求,根据《厦门市档案馆档案文件利用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全局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特别是工作纪律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查档服务,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查形式为现场督查,分为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两种。督查制度根据工作人员违反纪律行为的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效能问责等处分;对好的经验做法,将及时总结推广,发现先进典型,及时宣传表彰,并在考核评先中作为优先考虑条件。督查制度从工作纪律、仪容仪表、服务态度、服务用语、服务设备使用五个方面对档案利用中心工作人员的行为作了明确规范。
近来,广东省珠海市档案局馆融入全市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一证通办”等平台,助力珠海“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一是积极融入数字政府和智慧珠海服务平台,通过智慧城市“一张图”模式,将馆藏近3万条开放档案通过“数字政府”和智慧珠海平台实时共享。二是充分利用珠海政务云平台,将市数字档案馆原生电子档案在线接收、档案免费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等业务系统迁移整合。三是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档案信息资源联动服务体系。四是建立完善“红色基因档案”、“民生档案”等专题数据库。五是创新档案开放鉴定方式。六是充分发挥微信、掌上档案APP等的作用,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和“百姓口袋里的档案馆”。
近期,江苏省丹阳市档案局联合市教育局、丹阳日报社、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中国梦,我见证——人生梦想寄存档案馆”活动。此次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少年儿童档案意识,以档案育人的一次尝试。
活动现场,丹阳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梦想卡投入梦想寄存箱,由市档案馆收藏保管。十年后,这些寄存梦想的学生可以凭寄存卡和身份证,到市档案馆取出梦想档案,重温少时记忆。据悉,此项活动将在全市更多的学校推广,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
日前,德国友人安东尼娅·万·铂斯女士专程前往青岛市档案馆捐赠其外祖父母留存的青岛历史档案资料。
据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她的外祖父母曾在青岛生活,其外祖父主持了青岛港和青岛地下管网的建设。此次她捐赠的档案资料是其外祖父母在青岛生活的宝贵记录,包括历史照片、文献、地图、书信等,内容涉及其外祖父的工作、生活、交往情况,对于了解一战前的外国侨民在青岛的生活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众多的捐赠物品中,有两份地图十分珍贵。一幅是反映1914年前后德军在整个青岛布防情况的军事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出了当时德国在青岛的5个步兵堡垒,以及从海泊河到湛山村的所有防御壕沟、电网、炮兵阵地等,市档案馆原来仅保存该图的电子版,原件还是首次见到。另一张地图是1912年的崂山游览图,在此之前国内已知最早的崂山游览图是1928年的,这幅崂山游览图不仅年代更早,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十分罕见。
为进一步加强馆藏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前往祝桥镇大沟村,看望王桂珍老人,调研赤脚医生档案征集事宜。
在20世纪60年代的乡村,活跃着大批国家编制以外的非正式医务人员——赤脚医生,他们长年身背医药箱穿梭于田间地头,为解决当地农村群众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作出了贡献。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现浦东新区祝桥镇)大沟村的王桂珍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职业群体的典型代表,也是电影《春苗》的原型。如今已74岁的她保存有大量赤脚医生照片和资料,并一直有创办赤脚医生展示馆的想法,希望让后人了解到这段珍贵的历史。
在此次调研中,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参观了赤脚医生陈列馆,观察了陈列馆的保存条件,观看了电影《春苗》片段,与王桂珍夫妇交流了陈列馆的建设和展陈情况,了解王桂珍夫妇保存这些档案原件的曲折经历。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表示,陈列馆中展出的这些珍贵史料不仅是王桂珍的个人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