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闻作品体现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
——以《贵州日报》安顺记者站为例

2018-01-23 18:36胡丽华
传媒 2018年17期
关键词:驻站记者站安顺市

文/胡丽华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的新闻作品是每一家新闻媒体都在追求的目标。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追求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的新闻理念,要求“好作品立站”“好作品带动”,把搞好新闻报道作为重中之重、立站之本。思想的光芒,就要求记者站记者上接“天线”,将党中央和本省的政策方针融入到新闻采写过程中。泥土的芳香,就要求记者站记者下接“地气”,发扬“脚底板精神”,让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贯穿在新闻作品中。

如果说党报驻地记者站是报社的前沿阵地,那么驻站记者就是驻守在前沿阵地的“突击作战员”。驻站记者经常需要处理地方硬新闻,如何把体现地方主旋律的硬新闻做“软”做“活”,做成有泥土芳香和散发思想光芒的精品,是检验一名优秀驻站记者观察能力、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上接天线,紧跟上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这里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就是“天线”。党报姓党,党报记者就是党的思想纲领的宣传者,必须时刻紧跟党中央、本省、本市的决策部署,时刻向党中央看齐,和省、市部署步调一致。这就决定了驻站新闻工作者所采写的报道一定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

紧跟中央政策,立足地方发展。

对记者站来说,就是要研究党和国家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把新闻报道放在中央、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要求来考量、定位,立足党媒定位,紧扣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立足自身工作和地方实际,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宣传报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典型、工作亮点、工作创新等。2016年5月,笔者调任贵州日报社安顺记者站站长。刚到任,安顺喜事、大事接踵而来。全省数博会的召开、安顺小城镇建设观摩会、决战脱贫攻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项建设红红火火……笔者边了解熟悉全市情况,边组织策划和动员全站人员采写稿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贵州日报》发稿60余篇。其中,《发展红利大家共享》《废物变成宝 城乡环境好 安顺西秀区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贵飞振翼打造世界一流无人机基地》等聚焦安顺市发展的重点、热点,多角度、多层面抓好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让宣传报道有广度、深度、温度,传递出安顺市发展的最强音。

聚焦地方热点,策划重点报道。

要聚焦地方热点、重点话题,策划一些能够形成共谋发展舆论氛围的报道。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对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全国20个市(州)、20个县(市、区)给予表扬,安顺市作为贵州唯一地级市获此殊荣。笔者聚焦这一热点,在全国“两会”期间选择最有影响力的时机,推出深度报道《十六个字一盘棋十足底气踏浪行——安顺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求跨越发展》,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5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刊登稿件《安顺市——纵深挺进促改革 发展活力如浪涌》,同日8版推出整版专题《黔中涌动改革潮——安顺市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红利》,深入报道了安顺市以强烈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的做法和经验。

下接地气,紧贴基层工作实际

大局根植于基层,要把握大局就得接地气,深入一线采访,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记者出身的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有一句名言: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他说,记者就是编辑部的采购员,出门去就是要拿回东西来,要有“每采必得”的勇气。

笔者认为,要接地气就要主动融入,做好记者站采访报道服务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起与各级的沟通机制,促进宣传工作上下联动、左右联合。一是与政府各级部门的互动,只要有空,无论是否有工作需要,都要经常往市委市政府跑,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加深与部门联系。二是与各县区部门的融合。依托《贵州日报》的宣传,主动为各地提供新闻策划、到乡下、到基层、到农村、到工厂等地方开展采访报道。

眼光敏锐,抓住热点话题。驻站记者虽然身在基层,但不等于新闻就在记者手中,还要有一种敏锐的新闻眼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生活、融入群众,及时聚焦和捕捉大量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宣传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写出真正有分量、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例如,大生态是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如何报道好这一宏大的主题就成为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在深入各地采访时,了解到紫云以退耕还林为引领,建园区强产业、美园区优旅游,使林地变宝地、青山变金山、园区变风景,紫云为脱贫攻坚开出了一剂“绿色”良方后,笔者立即策划报道《紫云:山地高效农业让青山变金山》在《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推出,受到了一致好评,省委宣传部还特别批示:“这种报道形式好!有筋骨、有温度、有生活、有精气神,希望越办越好。”

深入现场,走进人物内心。报道永远在路上,一个选题无论在之前做过怎样的了解,都不如深入现场、走进人物内心来采写,有时一个场景、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是记者捕着的画面,而这画面背后就是新闻的故事。护林员张有光49年守护森林的先进事迹各个媒体都在竞相报道,但都大同小异,通过实地走访,和张有光一起生活,笔者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侠骨柔情的男子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为此,记者站组织采写《1967年开始,父传子、兄传弟,护林员张有光——青山就是传家宝》,从时间的跨度和人物一天的工作情况来对比,让报道不局限于人物的勤劳,更注重人性背后的考量,读来令人深思。该报道受到当时省委书记的批示:“很感动也很受教育,民间有英雄,通过新闻媒体来发现和率先报道基层先进人事要成为一种常态,要继续发现、形成文朝荣、邓迎香等一批先进群像,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

粘好接点,小故事见大背景

中央和省里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从上而下去推动的,上级有了新的政策,有了新的举措,就需要下面去贯彻落实。作为党报记者,写新闻要紧跟时事,要把“下情”往上传达。比如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军民融合等,这些题目都比较大,全国、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落实。如何写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稿件就不容易,这就要求记者看一看所在地方党委政府是如何做的,有什么新意,能否寻找到新闻事件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粘接点。这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地方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活动的开展,要看准风向标、找准关注点,深入采访、深度挖掘,充分体现当地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生动实践和对领导指示要求的积极呼应。而如何从“小处入手”,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多与基层干群交朋友,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国家大政方针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基层的人和事上。因此,无论是消息、通讯、现场见闻还是特写,都一定要把着力点落在基层干群身上,落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上。把“上级关注”和“基层所做”结合起来,写出来的稿件就更容易体现党中央、本省本市的决策部署,就会真实感人。

二是从自身熟悉的领域入手,写能引起自己兴奋的新闻。很多时候,有些人和事记者本人都不感兴趣,写出来的文字肯定没有活力。这更加难以激起读者兴趣,即使采写的主题宏大,文章也会显得空洞无感情。要想写出好稿子,就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领域。

三是要会思考,让所写的新闻事实具有启发效果。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驻站记者遇到鲜活的新闻故事,已构成了吸引人的要素。然而,宣传报道的着力点,不仅是“吸引人”,还要让文章“启发人”。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种蔬菜可以做多道菜,新闻报道也要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是要树立写好稿意识。很多记者把采写稿子当成任务,按照领导布置的分工任务,完成采写工作就了事。但经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报记者,在接到任务时就要有写一篇高质量稿件的意识。这就需要记者平时在完成正常采写工作时,要善于储备新闻线索,随时发现、捕捉新闻点。记者在一线采访,常常会遇到一些任务以外的新闻点,这些新闻点现在用不到,但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今后选题报道的新闻线索来储备,当碰到类似的选题报道时,就能迅速找到这个新闻点,既提高了采访速度,又能写出生动的稿件。

猜你喜欢
驻站记者站安顺市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学与玩》小小记者站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