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丽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普及,微信平台以其方便、快速、普遍等特点,迅速被应用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微信平台对信息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令人惊叹。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同年9月,微信公布其日活跃用户已达9亿,较2016年增长17%。由此可见,网民的数量如此庞大,这正是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利用微信平台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高质量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思路,是社会公众获取档案信息的新途径。它不仅能够改变档案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现状,而且能够促进档案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档案部门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一般侧重于档案的保管,服务方式较为被动,常以被动查档为主,档案宣传也多采取张贴海报、举办展览、开展讲座等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部门也在不断创新工作,先后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官方微博上注册,微信作为继微博之后又一高效流行的社交应用软件,也被档案部门所关注,近年来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档案服务的成功事例屡见不鲜。
早在2014年,浙江省档案局与腾讯大浙网联合,通过微信平台推出了“乡音浙江”,这个栏目不仅可以聆听乡音的呼唤,体会心底的感动,而且还可以参与竞猜互动活动,深得公众喜爱。首次上线,点击65671人次,互动6700人次,在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宣传了本地的历史,进行了传统教育,传播效果显著、范围深广。微信平台为利用档案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为档案部门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改变档案部门陈旧的服务形式,更好的传播服务公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微信平台以自身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综合档案馆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有的还办的有声有色。截至目前, 全国已经陆续开通档案微信公众平台300多家,较2014年增长20多倍。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网络信息的产物,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网络信息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网络平台上的抄袭现象严重,没有健全的法规做保障,很难进行维权。
2017年2月,国家档案局公布了《2016年度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名》,在全国范围内按传播指数进行排名,公布了前一百名档案微信公众平台,还分别从省级、高校、服务公司、个人、地区等角度进行排名,公布前10名。但是由于排名规则制度不完善,让排名研究团队无所依据,也让排名的权威性遭到质疑。
大部分档案局(馆)微信平台名称都是以地区名+档案命名,也有的为了显出档案工作的特色而使用其他形式命名。例如北京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名为“档案见证北京”,上海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名为“档案春秋”,还有皇史宬、读档等新颖、别致的名称。虽然这些命名非常有特色,但有的因为不容易被公众识别,而给公众带来了辨识难度,也给档案公众微信号贴近民众带来不便。
2016年度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榜首的“吴江通”,是江苏省吴江市档案局于2014年底建立的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公众号自创建以来,共推送稿件近千条,累计阅读人数达百万人次,微信关注量突破6万人,影响力巨大。但是,也有的地区建立其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了可供用户选择消息的菜单,却很少发布消息,有的公众平台甚至只是一个空壳。
有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吴江通”通过微信公众帐号,每周定时推送吴江的历史影像、美食美景、古桥村落、人文艺术等内容,为吴江人重温儿时记忆提供信息,以引发新老吴江人的情感共鸣。而有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一条互动消息后便无下文,有的甚至连消息都没有过。
随着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迅猛发展,不难看出国家档案局对微信平台建设非常重视。地方档案部门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具体实施者,更应充分认识新媒体对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微信平台建设的力度,让微信成为档案信息传播的又一有力途径。
档案管理部门要努力规范和完善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章条例,保证微信平台运行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真正体现档案微信平台的权威性。像2015年初,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原创声明”功能,就有效地提升了平台的保障功能。
进一步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平台的考核制度,通过组建评委会,对档案微信平台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比如为保障平台健康发展,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组建工作进行策划、完善、规范和纠正。再比如统一平台命名规章,以方便公众读识;规定消息最低发布频率,避免出现平台空转现象。
为保证档案微信平台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公众微信平台维护的工作组。通过专家授课、会议培训、在线交流等形式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组建高效运转的团队。要具有顶层设计思路,做好平台的设计和管理工作。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档案微信平台的服务工作。
对档案资源进行持续化、特色化、规范化、合法化的开发,为档案微信服务提供不竭源泉。比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布档案工作最新动态,解读档案法律法规,创新档案宣传方式,介绍历史文化,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和服务民生的效用。利用查询导游、投票生活、娱乐互动等深受公众喜爱的功能,让档案微信公众号逐步成为公民公认的贴心助手等。
进行用户的分类管理,分析不同类别的用户的特点,做好定位追踪。进行互动管理和意见管理等,以用户为导向,注重获取用户满意度,积极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为加强作者队伍、内容建设和素材支撑,邀约文史专家组建特约记者团,以提高稿件的质量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扩大档案信息传播的辐射面。
综上所述,档案研究者与档案实践部门要紧随时代步伐,提高紧迫感,重视研究、宣传和利用微信平台优化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在开发微信平台的内容、功能和资源时,要努力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于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档案事业为公众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