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曦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襄阳 441200)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喜爱的歌曲或者舞蹈都会有一种去表达或表现的欲望,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那种喜怒哀乐感,这些自发的情感体验行为都会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接受了视唱练耳听觉能力的训练,例如我们在哼一首自己喜欢唱的歌曲、跟着节奏模仿舞蹈动作等等,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音准感和节奏、调式调性感了,也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体验过程,只是这种活动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我们淡化了对各个技术要素的关注,自然也就不被我们关注,视唱练耳课则是将这种不自觉转化为自觉的课程,将各个因素提炼出来单独或综合训练,对我们学习音乐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不自觉的无意识——自觉的有意识的训练——无意识运用到作品中去,则是学习视唱练耳学习的过程,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情感体验是一直贯穿在整个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所以我们把情感体验当作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与视唱练耳各个要素相结合,在掌握和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以后,我们内心的情感丰富以后将会不自觉的将情感体验再次融入到作品中去,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和它的内涵。
在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器乐作品、歌曲的聆听、比较,使他们能辨别各种不同风格和情感的音乐。再投入过程的基础上,再开始对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实践训练,也就是产出的过程。由于音乐所表现的各种情感十分复杂,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因此,对学生听辨的作品要注意情感的鲜明、直接,避免隐晦、多变,这样才有利于准确的情感表达。随着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从肤浅到深化,由此相应地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表现的深刻性。
音乐创作是有意提供独特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音乐作品的活动。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劳动,它不固守旧的求同思维模式,追求新的发散思维模式。Л.H.奥傅林说“即兴演奏音乐和谱写音乐可以唤起演奏者特殊的创造力,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开发他们特殊创作力。”
吴文漪在《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中谈到创作教学的优势有如下几点:“(一)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传统的认知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书本说什么就是什么,失去了思维的积极性,而创作教学在学生面前只有目的地,而怎样到达这个目的地就要靠学生自己,在寻求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到的知识牢固而且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三)通过创作教学实现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学生不仅要通过音乐思维进行音乐创作,还要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来表现自己的创作,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情感体验。创作过程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创作过程,更是情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由于艺术本身就是情感的体现,所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特征更加强烈。
所以创作是学习的运用阶段最完善的方式之一,创作者的心态积极有创新意识,创作过程中,大脑要不断搜索学过的表象信息和空间想象的信息,如果积累过少,就会缺乏应用的素材。视唱练耳课中情感体验在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只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才可能把学习到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可以自娱也可以创作作品让老师或同学欣赏评价。有一位音乐教师说过自己的教学体会:学生在接触他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时,刚开始并不觉得多么吸引人多么起眼。但是经过自己动手尝试创作后,遇到了很多技术和艺术上的难题,再回头看别人的作品才觉得有那么多的可取之处。所以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引导他们动手尝试音乐创作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视唱练耳必须将应试化的考试类型转变为有层次且有难度的开放性、实践性练习。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旋律听写中,教师可以只弹奏第一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调式和音乐结构来自由创编第二句,并说出创设情景。然后让每位同学走上讲台,将自己创编的旋律弹奏出来让其他的同学听唱或听辨。这个时候弹奏的同学就必须得弹的正确才能让其他同学听的更清楚,所以就要把握好速度、音高、节奏、调式调性的表达。最后老师在做点评,看哪位学生创编的最适合,弹奏的最好。学生会把这种形式当成一种游戏来体验,自我创编的旋律会使学生对乐句的结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弹奏中各个要素的配合协调能力,更有助于背唱和模唱旋律。在创编过程中,只要尝试将各种音响材料组织起来,无论做得怎样,是否符合了作曲的规范,都会有助于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对于音乐审美的能力。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创作意愿与想象分析、理解、运用音乐要素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