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8-01-23 14:18
黄河之声 2018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

俞 婕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在普通高校中开设,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展开的音乐普及性教育,旨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启发心智,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自2000年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摈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学首要目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等等。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由片面地强调“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转变成更多地强调“通过音乐进行教育”,把音乐教学目标的关注点从“音乐”转向了“人”。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即将告别精英时代,走向大众高等教育时代。我国以美育为主要目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对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更具有了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艺术教育总规划》、《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的、内容、途径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化,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第一,高中教育实施文理分科政策,导致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文科生只会背诵书本上原有的知识,而并没有真正理解,反倒是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理科生,除了思考数理化题目,却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知识,素质教育出现“先天性残疾”。进入大学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突出了专业重要性,一切都是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标杆。

第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公共音乐教育课往往成为了学生凑学分的途径,上课人数轻则上百,闹哄哄地共处一室,导致教师在上课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力不从心,最终演变成了放几首音乐,看几部歌剧,草草了事。

第三,大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几乎为“乐盲”,对音乐一窍不通。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教育中接触过音乐,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指导,学生很难在阶段性的学习后有较大的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提升。

第四,公共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没有开展与时俱进的改革,仍倾向于采用传统的音乐相关知识介绍、大篇幅的音像资料播放等较简单的教学手段。整个音乐课堂既缺乏充分的师生互动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有限的信息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最后沦落为了应试教育的模式。

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各自的对策,主要涵括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管理理念、教学手段、创新模式、艺术实践、多元文化融合等等。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常常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计算机、投影仪、音频播放器等现代教学工具,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解决了说教式教学的枯燥性、抽象性和局限性,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多元化发展,人们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得以迅速推进。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定义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十三五”期间,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因而,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发展潮流下,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的,探究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体验感知为主要方式的“互联网+音乐教育”实施途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意义:

第一,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过程,不断反思行为的应用。通过基于网络平台的音乐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学生的会话与协作,同时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跨越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鸿沟,实现意义建构;

第二,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摆脱了高校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的单一性和被动性,以图、文、视频等信息呈现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第三,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可以打破音乐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环境并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其独立的人格与真实自我,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与能力努力学习。这顺应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潮流和终身化教育发展趋势,将对提升全民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互联网+”为高校的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具体的实操模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利用最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微博、微信进行传统公共音乐教育的辅助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中,在课程学习主题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阶段性进程,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学习主题,邀请学生参与过程设计与主题策划,以共同体的视角、个性化的思维,整合集体智慧,进行思维碰撞,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基于微博、微信的微盘功能实现师生共享关于音乐教学内容的海量信息资源,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有意识的、自主的音乐欣赏和知识选择;在技术实践与探索方面,不仅运用生动的图片、音频及视频辅助课堂较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关注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在交流与评价方面,师生就学习主题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讨论,在公共留言区域阐述观点、开展讨论,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更为深入的延伸和探索,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

诚然,利用“互联网+”进行辅助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及教学特性,但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主要涉及教育观念、角色定位等方面。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要改变以教师为绝对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创设自由平等的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自由表达,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前提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传道”者,而应该是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考者、信息的咨询者等多重角色的统一。同时,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拓宽自己音乐专业的知识视野,更要不断适应教育技术的进步,具备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及信息搜集、处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的发展要求。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说,第一是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搜索和过滤信息,并把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予以记录,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第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对一个问题探索或研究仅凭个人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更要学会交流、分享和协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第三,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音乐学习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容易陷于“学了忘”的尴尬境地,只有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付出才有可能真正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第三,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大力推展艺术社团工作,为大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接触艺术的机会,如合唱团、音乐剧团、弦乐团、民乐团等等。通过这一系列艺术社团活动,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这些艺术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更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投入到相关研究中来,不断优化基于“互联网+”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施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成泽卿.浅论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6,5.

[2]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谢小雄.博客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康雪.利用“互联网+”音乐教育资源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大舞台,2016,02.

[5]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2016,04.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DB].2015,07.

[7]刘延东.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DB].2015,11.

猜你喜欢
互联网+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