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波
东莞公证处,广东 东莞 523000
伴随大数据的发展,人们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证”成为公证事务的一种有效模式,在社会治理中这种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下为公证事务提供了很大方便,也使得社会治理更加方便快捷,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进程,有利于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可见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公证和社会治理加以研究显得很重要。
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含义还不是很具体,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含义解释成复杂的内容,庞大的数量和无规律的信息。在这些数据的特点影响下难以解释传统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这对大数据来说意义价值是不存在的。数据挖掘价值很强,使决策受到直接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悄悄来临之际,生活、思维和工作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大数据信息挖掘和创造价值的关系,前者是源头,在大数据出现以后现有的企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市场模式和公共事务管理关系都发生了改变。从这里也能看出大数据时代是一种信息数据的根本变革,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各种信息加以获取,对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加以发现,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使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决定了机会和挑战同时存在。
大数据时代重点体现在“大”这个字上,“大”字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即庞大的数据信息存储量,这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关系。在大数据载体中互联网不是唯一的一种,现在很多信息数据用互联网传输,因此数据是借助运营商获取而来的。在网络运行当中有着极大的数据量,数据分析目标是很难通过一般数据处理方法实现的,移动网络发展之后信息总量以成倍的速度增加,二零一五年国家对手机流量出台了新规定,在出台这些规定后数据总量还在进一步增加,复杂的数据信息是第二个特点,数据信息有很多的来源,每个种类的数据信息有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信息内容具有重复性。在形式上看这些数据信息各有不同,如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载体,这使得数据信息变得更为复杂,数据处理难度加大。实效性是第三个特点,在较快传播速度影响下决定了实效性的存在。从电脑和移动终端中都可以看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很及时,伴随新事件的存在和发展,信息被代替的速度较快,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链,其中很多信息被覆盖,一部分信息最终留了下来,具有一定难度的价值判断是最后一个特点,每天各种信息都会被收集,虽然存在很大的信息量,在价值密度上也不是很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会很少,在数据库当中能够寻找到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最为关键,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环节,信息过滤与提纯也就显得很重要。
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个过程是一种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别来说体现在管理者上,社会管理主要是由政府参与,政府是社会活动的核心;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是社会各方,但其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政府在其中仍然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这里能够了解到社会管理的最高标准是使大多数人利益得以满足,在社会管理当中政府利益不再占据核心地位;在社会治理中对规范化的管理活动更加受到重视,也就是形成服从于制度和在法律上的意识,根据规章制度开展治理活动,属于法律行为当中的一种。对管理模式来说传统意义上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管理方式以局部为主,实行局部的管理。政府办公压力会得以减轻,社会治理效率将会得到提高,各种矛盾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社会治理中延长了依法治国理念,各政府机构各行其是的局面得到改变,社会治理方式被创建,在社会治理活动当中与数据信息有关的研究机构成为重要的活动单位。
1.继承公证
在继承公证中包括对遗产的认定,以及确定继承人身份,对遗产继承范围等复杂内容。据统计在我国关于遗产继承有60%以上选择公证方式加以解决。公民在对继承公证进行办理时公证机构会以规范化的方式采集申请人、被继承人的信息,采集方法有对继承人还有被继承人信息的采集,对亲属关系和遗产关系的记录等,从对遗产继承的公证当中可以看出在继承方面拥有很大数据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得以形成,使得在制定继承税收政策时决策依据更加有效。
2.公证遗嘱库
在公证大数据当中遗嘱库是一种重要典范,公证遗嘱备案咨询平台已建立了四年多的时间,目前基本完成了遗嘱公证历史数据的补录工作,录入的数据量早已超过数百万条,成为在公证遗嘱方面世界最大的信息库,这标志着公证遗嘱实现了数据化管理。从长期上看遗嘱继承这个难题的解决还不够彻底,遗嘱公证是民心所向,群众基础广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遗嘱继承程序很复杂,使当事人畏缩不前,从实际上来看在《继承法》这部法律当中体现了公证遗嘱拥有最高的效力,在实体法上规定了程序应该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对这个法律效力加以发挥,如何通过大数据对这种法律效力加以实现,这尤为需要发挥全行业的力量,为大数据实现共享和扩大覆盖范围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公证遗嘱库,通过准确数据确定是否有遗嘱,对遗嘱的真伪加以判断,使继承矛盾得以高效化解。
3.在对外交往方面的应用
在公证文件中有的是涉外公证,公证书能够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被使用,使公民和法人能够在跨国、跨地区中获得在法律上的帮助,成为国际通用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伴随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更多人选择出国旅游、留学、工作、探亲或者定居,通过这些基础数据能够统计出我国出国旅游、留学等情况。
通过对涉外公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制定对外交往政策及实施管理工作在大数据的收集上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大数据”时代“公证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在“大数据”时代下公证越加公平,社会治理也更加公平,在社会治理当中获得的公证数据信息渠道更多,但虚假的信息仍然存在,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影响到公证活动的公平性,从而使社会治理效果受到消极影响,因此要对数据加以正确的运用。从以上的大数据时代的含义与特点、社会治理的含义与“大数据”时代公证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在这几个方面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对大数据公证信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中应分别对大数据、公证、社会治理加以运用,认识到大数据公证信息的作用,加大公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极大的方便。
[ 参 考 文 献 ]
[1]张晓婷.大数据时代下公证行业的应对策略探讨[J].法制博览,2018(01):111.
[2]丁文联.在构建良好法律生态的过程中发展和创新公证事业[J].中国公证,2017(11).
[3]白秀莲.不动产继承公证中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