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 王静雅
人文色彩导向下的特色休闲农业发展之路*
◎于 雷 王静雅
摘 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也正在提档升级,物质色彩明显降低,而人文色彩则日渐浓厚。当前,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否打开市场,能否满足人的人文性需求已成至关重要的因素。特色休闲农业作为一种集合了观光、游览、食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人文色彩十分浓厚,由此而展现出勃勃生机。不过,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休闲农业的人文色彩导向尚未牢固树立,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施治,使我国休闲农业的人文色彩导向得以牢固树立,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特色休闲农业;人文色彩;人文色彩导向
※项目名称:京津周边基于人文情绪导向的特色休闲农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HB17YS061)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也正在提档升级,物质色彩明显降低,而人文色彩则日渐浓厚。当前,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否打开市场,能否满足人的人文性需求已成至关重要的因素。增加人文色彩,已成当前各个产业决胜市场的必由之路。正是靠着人文色彩的日渐浓厚,新的消费热点、新的经济增长点才不断催生出来,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提档升级。特色休闲农业作为一种集合了观光、游览、食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人文色彩十分浓厚,由此而展现出勃勃生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建立了相对规范、完整的产品供给与服务配套体系。人文色彩的增加正在引领特色休闲农业加快提档升级,丰富产品、服务种类,从而赢得市场、提高效益,并为整个农业的内涵式、集约式经营提供良好条件。所以,不断调整生产工艺、经营方式,有意对接社会大众日益旺盛的人文性需求,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人文色彩,成为当前特色休闲农业增强活力的集中发力点。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休闲农业的人文色彩导向尚未牢固树立,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多方发力,综合施治,使我国休闲农业的人文色彩导向得以牢固树立,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文色彩的出现,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必然结果。物质环境的不断完善,综合收入的持续增加,均使得民众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方式,而是乐意支出更多的财力去获取精神文化层面的调剂。而这种需求的激发和扩散,各种全新的消费热点就被激发出来,不仅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使民众得到情绪的抚慰、心灵的净化、品格的锤炼和美的享受,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力推动了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当前花开正艳的特色休闲农业而言,积极把握人文色彩的消费需求,捕捉其中的商业潜力点,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抑或导入全新的运营理念、经营模式、生产工艺,就能够淘汰陈旧的生产经营方式,对接时代新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提档升级,逐步完成产业革新。
人文性需求的内容十分丰富,追求美感、愉悦、知识、尊重、荣誉、地位等等都是,因此,人文色彩的增加,意味着跟这些需求相联系的产品、服务会成为人的消费需要,从而新的产品、服务就会产生出来,进而丰富产品、服务种类,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相比,休闲农业不仅能满足社会大众粮食、蔬菜、水果、蛋奶、肉类及皮毛等物质性需求,而且能满足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增长见识、享受新鲜空气、体验农家风情等多种人文性需求,人文色彩浓厚。如能以增加人文色彩为导向,特色休闲农业则会针对社会大众的人文性需求,不断增加更为新颖的观光景物,导入更趋多样的娱乐项目,并引入时下流行的服务类别,凸显自身与相近行业的区分性、独特性。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也会相应带动参与方收入的稳步增长,并逐渐构建具有文化标签性的运作体系,优化综合的投入、支出以及所得,继而使得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实现平稳提升。
特色休闲农业与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农村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前期投资小、管理流程少以及后期收益大等诸多优势。而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持、农村各类低成本资源的供给,都令特色休闲农业在短期内完成了规模化、规范化以及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人文色彩的增加,则为已经遭遇发展瓶颈的农村产业提供了突破方向、转变契机。以增加人文色彩为导向,有意对接社会大众日益旺盛的人文性需求,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人文色彩,特色休闲农业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新项目的引入、观光内容的更新、食宿品类的升级、体验环境的完善等,不断调整生产工艺、经营方式,就能逐步形成联合开发、共同利用、交互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近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颁布了多条整改方案,并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为农村经济的转型、突围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对于特色休闲农业,不少地方政府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引导条例。而随着人文色彩的扩散、全新的消费潜力点的出现,相当一部分以特色休闲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并未及时建立专项、独立的扶持政策,优惠力度也有待提高,在执行、落实上存在一定的互相扯皮与形式主义。这自然难以充分调动投资方的关注热情。
在意识到增加人文色彩提升产业效益的效能之后,不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上马相关项目,大力宣传、推出主打人文特色休闲的观光活动。不过由于对于人文消费的认知还相对片面,普遍局限于堆砌历史、民俗等文化元素,抑或盲目引入在其他地区流行的观光项目,未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出具备地方特色的观光品牌。所以,一味地进行照抄、移植,简单地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令受众逐渐产生了抵触、排斥心理,导致人文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也很难与其他竞争同行进行区别化发展。
全新项目的导入与应用,除了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管理、协调职能,也应当得到各方参与者的共同认可、支持,才能实现有序的推广、普及。随着人文色彩突出的消费热点的被激发,特色休闲农业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蓝海竞争浪潮之中,不少商户、民众都有意参与其中。而地方政府虽然在宏观上进行了规则制定、方向引导,却缺乏对于商户、民众等具体参与者的深度沟通,也未能强化多方之间的反馈、磋商,所以也使得商户无序竞争、民众私自经营、主管部门疏于管理等混乱现象不断出现,最终严重制约了特色休闲农业的调整、转型。
在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发展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当适时推出契合本地实际、灵活度更高的专项扶持机制。通过提供中小额无息、低息贷款,创业基金,相关项目税收减免以及绿色审查通道等服务,给予有意参与特色休闲农业的投资方可观的优惠,吸引其主动参与到对于人文色彩消费商业化利用、特色休闲主题项目开发的浪潮之中,夯实特色休闲农业进行高效运作的财力基础,形成一种资本持续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品质稳定提升的良性生态。
要构建以人文内涵为主题的特色休闲园区,集合游、玩、食、宿、购等多种消费功能,在充分迎合人文色彩需求的同时,有效实现其商业化利用、提升经济效益。而对于主题园区的打造,应当优先突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彰显本地历史、风俗、人情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再逐步将这一运作模式进行品牌化包装、不断提高经营,推出独具特色的玩乐体验活动,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到充满文化格调、雅致情趣而又愉悦的互动体验之中。
地方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搭建官方交流、互动平台,增加多种联络、沟通途径等形式,及时公示政府机构的最新政策,组织商户、民众进行集中学习、公开讨论,形成多方互助、合作共赢的协调关系。而为了充分发挥人文色彩消费的商业推动效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下乡监督、指导、反馈的支持力度,派遣综合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实时督导,围绕人文色彩消费需求的释放,辅助商户、民众进行生产工艺调整、经营模式改进,采取奖惩并行的管理手段,打造公开、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
要通过建立、推行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联盟机制,邀请业界代表、凝聚参与各方的共识,对接人文色彩消费的多重需求、围绕本地优势资源开发与运营,进行讨论、磋商,拟建具有约束性的行业协议。还要全面整合行业的周边资源,强化在人文历史观光、传统民俗体验、风味美食、民宿居住、自助农耕劳作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断降低成本投入、突出性价比优势。同时,深化与其他相关联产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促进互利、双赢局面的形成与巩固,形成多层次、立体化、联动式的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
1.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秦皇岛北戴河新区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办公室河北 秦皇岛 0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