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发掘清理出我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瓮城,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考古史的一项空白。这一发掘为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八朝古都开封的城市发展史、黄河泛滥史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考古资料。唐代以前,瓮城主要见于军事重镇。到了宋代,瓮城第一次出现在都城建设中。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地位在全国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这一筑城规制被写进宋代《营造法式》之中,成为后世修筑都城城池的定制。
北宋东京城的外城是一座城高池深、壁垒森严的军事城池,顺天门是其西墙上连接御道的正门,始建于五代后周,废弃于金代灭亡时期,共计存用277年。发掘显示,顺天门瓮城是一座方形瓮城,整个门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60 m、东西宽约100 m,为“直门两重”。城门和瓮门均为砖砌而成,整个瓮城城墙主体使用黄褐色纯净黏土夯筑而成。瓮城城墙现存宽度为18~20 m,残存高度1~4 m,距现地表深5~9 m。顺天门的主城门为一门三道布局,南北面宽54.2 m,东西进深23.8 m,由墩台、隔墙、门道组成。
古都开封地处黄河南岸,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从战国时代到清代200多年间的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不同时期城址上下垂直抬升、而非水平移动的“城摞城”特征,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