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业高职院校优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23 07:43张育松金满文常忠志
农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精准党组织院校

◎张育松 金满文 常忠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已动员起来,作为以第一产业为行业背景的农业高职院校,更应肩负这份责任与担当,在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和提升教育扶贫水平上,实现对口帮扶“嵌入式”交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独特的角色定位和特殊优势。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其与农业高职院校的互动关系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在贵州又提出了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因此,扶贫开发推进至今,“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农业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中都应承担更多的作用,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面向第一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实现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路径演进,是职业教育职能特征的重要体现和特色彰显,是贫困地区摆脱现状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考量,是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和阻断代际贫困的优项选择和便捷途径。通过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有效规划,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精准扶贫的统筹机制、多方联动机制、帮扶合作机制等工作探索,必将能够使得其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地方脱贫致富。

二、农业高职院校对接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概述

教育扶贫作为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有效路径,已经在农业高职院校的理念和行动上得到了充分的落实。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对接“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派驻村工作队

农业高职院校从党员干部中挑选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业务骨干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驻扎在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了解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短板,以“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农民”的理念,紧紧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做好产业规划、扶贫资金规划与利用、基层党组织建设、科技产业培训等工作。

(二)科技扶贫

农业高职院校正逐步加大智力帮扶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专业合作社,采用“请进来”和党员专家“走下去”的形式进行农业技能培训、非农业技能培训等;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脱贫;建立健全后续跟踪帮扶与定期联系机制,对帮扶对象进行“回头看”,确保扶贫工作持续科学发展。

(三)投入专项扶贫资金

农业高职院校采用投入专项资金或党员干部捐款等方式,其一是帮助农村改善村部硬件建设,例如建成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使之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从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其二是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其三是切实为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难题。

(四)帮扶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直接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有的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阵地建设不完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现实短板,农业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思想优势、组织优势、人文优势,为帮扶村(镇)党组织科学制定扶贫规划,着力提高“两委”班子的领导力、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调动帮扶村(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

农业高职院校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需要,在定点帮扶村挂牌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农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教育实践平台。

三、农业高职院校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分析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价值和担当,在助推精准扶贫中,更具独特的优势和天然的契合度,把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助推精准扶贫,彰显农职教特色。

(一)组织和思想优势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是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农业高职院校聚集了知识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批高端人才,党的建设开展的怎么样对社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交锋、学术交流、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发挥学校先进文化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三农”文化延续方面,农业高职院校积聚了深厚的“农”文化积淀,独具“农”行业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实践中已上升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涵养在包括基层党建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扶智和扶志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人才和技术优势

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直接性和共生性作用。农业职业教育在努力解决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人才问题的同时,也集聚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功底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能够迅速地将农业生产技术传递到广大农村和农民中去。农业高职院校在情感上与农村存在必然的直接关系,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出身农村,毕业于农业院校,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对“三农”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又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农业高职院校在产业技术的发展上与农村有着相生的直接联系,在技术引领、生产示范、产业培育、信息服务、“三农”文化推动等方面均发挥着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三)专业和平台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拥有一大批涉农专业,这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专业优势”。专业系、院党总支组织教学、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有独特的心得与成果,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精准扶贫,将会形成农业高职院校的特色扶贫。基于教学、科研、生产、创业等建立的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将是精准扶贫最好的平台载体。

四、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业高职院校发展路径优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主体责任——保证精准扶贫有合力

农业高职院校的校党委要主动担当精准扶贫的政治责任,强化主体领导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党委书记要兼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和全院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制定学院层面的完善定点扶贫方案,主动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资政建议。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决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因此,要把扶贫工作作为各个党总支(支部)党建的考核指标之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述职和评议考核,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任务。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扶贫主体(被帮扶者)的参与热情相对较低,扶贫主体和帮扶者还未真正达成需求的一致。因此,实际工作中应更广泛地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当地、深入了解群众需要,提高被帮扶者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推进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带领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团队到贫困县、镇、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三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精准发力、同向发力、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农业高职院校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扶贫攻坚大格局。

(二)加强阵地建设,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确保精准扶贫有平台

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产业优势,积极与地方和贫困地区党组织联系,协助其选好、论证好产业项目,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争取扶贫资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助力农村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果、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办学基础好、技术优势强的农业高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党员示范产业项目,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在贫困县(区)加速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及早帮助广大农民建立产业扶贫信心。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专家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战线,结合科学普及、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践,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走入田间地头,对贫困户义务开展日光温室果树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很受农民欢迎。

建立驻村工作队是农业高职院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又一有效工作平台。选派政治素养高、业务水平强、对“三农”工作具有较深感情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加速学校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进程。同时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提高村级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配合村两委积极号召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更应及时广泛地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三)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突出思想智力扶贫——增强精准扶贫内生动力

农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精准扶贫,瞄准精准是逻辑起点,思想扶贫是工作前提。促进扶贫对象实现自身造血功能是根本,因地因人制宜是关键,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农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其与“三农”的天然联系,通过农业职业教育直接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典型的“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建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愿景。

(四)开展特色帮扶活动,提高扶贫针对性——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农业高职院校根据学校不同单位、部门的实际特点,开展精准对接,创建“精准扶贫”工作品牌化,既能够彰显农业院校扶贫的特色风采,又能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实现两者的双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扶贫工作安排,定点帮扶盖州市万福镇苇塘村,经过学院党委的前期调研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学院机关党总支把苇塘村的党员“请进来”,开展农业技术专题培训、主体党课、互动交流、赠书等活动,增进了苇塘村广大党员群众对学院的了解、增强了想富的动力和能富的信心。与此同时,学院机关部门多次到东北设施农业生产大县——黑山县调研考察,主动对接我省县域经济,研究落实面向农村的定点招生定向培养计划,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真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学院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根据自身工作优势,积极面向基层开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开展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培训工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和组团式培训。年均培训近万人次,对促进农村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科技扶贫和人才扶贫相结合”,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着力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富能人,建强了脱贫攻坚队伍。学院智慧农业系、农业经济管理系也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积极发挥作用。实现电商扶贫、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信贷申请、政策咨询、资金申请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等等。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帮扶制度——助推精准扶贫有保障

精准扶贫,久久为功是常态,知行统一是核心。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健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围绕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中层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四个作用”发挥情况,强化考核、压实责任、强化结果运用,切实做到贫困村不出列、工作队不撤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不脱钩。通过记功重奖、选拔重用等方式,加大激励力度,引导更多的党员干部到党建扶贫主战场干事创业。

健全完善结对定点帮扶机制。坚持“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强化院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的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分工,确保联系扶贫帮扶工作全覆盖。建立校地双方沟通、定期工作交流、年度工作报告、校内专项工作经费支持等多项机制,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调研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一竿子插到底,及时、准确了解贫困群众诉求,着力克服“浅调研”“被调研”现象,组织师生党员定期对贫困地区进行资源、现状、发展概况等调查、分析,力争要求党员干部每年形成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或工作心得,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鲜活性,为学校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制度举措。

[1]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Z].2016-12-16.

[2]刘永富.以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N].人民日报,2016-01-11:07.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4-05-28.

[4]楚琼湘,王刚.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及发展思考——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7(2):114-119.

[5]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

[6]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0):5-7.

猜你喜欢
精准党组织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清华党组织公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