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的关系研究*

2018-01-23 07:43◎肖
农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带头人资本农民

◎肖 焰 蔡 晨

在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通过种养、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建筑等行业率先致富的种养殖大户、工厂企业主等,他们懂技术、善管理、敢闯市场,部分富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为农户搭建连接市场的桥梁,在各地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农村经济的“助推器”,还是促进农民脱贫的“领头雁”。截止到2017年,团中央连续十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评选“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逐渐成为政府、社会广泛关注的一股解决“三农”问题、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农民致富带头人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两方面,分别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成长阶段、带富阶段进行研究分析。

一、人力资本与农村致富带头人成长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在职培训、保健、人力迁移等投资而凝聚在个人身上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的集合,农民的人力资本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接受培训状况、健康水平等。现阶段的研究结果中学者们普遍认同,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正相关关系,这两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而作为收入较高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与普通的农民相比,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又有哪些不同呢?

(一)初始人力资本—受教育水平

通过搜集全国各地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典型案例以及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教育水平呈现两个类别。一是“中年组”,年龄在50岁左右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普遍在高中学历及以下,早期主要由父辈传授农业知识、阅读书籍,后期通过技术培训、农技员指导获得知识,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本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资本两种形式构成;二是“青年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最高到博士,其中本科学历的占比较大,专业遍布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相比“中年组”,在信息管理时代下他们的人力资本更具有信息资本和创新资本的特质。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农户吸收知识、技术的速度和效率,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得以形成的根本基础。

(二)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干中学”

阿罗的“干中学”思想认为,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获取的经验也能够提高人力资本。相比基础教育,“干中学”成为广大农民跟随市场变化、在实践中长期摸索增加个体知识量的主要方式。同时,我国学者丁栋红提出,在个体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天赋、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个人吸收、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水平和意志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人形成具有一定差异的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正是农村致富带头人与普通农户不断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这种异质型人力资本使得农村致富带头人具备了一些独有的能力,体现在综合协调能力、洞察判断和领导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进程中,“干中学”成为大多数农民弥补教育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中年组”农村致富带头人主要通过长期摸索、参加培训(生产、经营、管理培训)、专家指导、外出考察、参加农产品展览会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积累丰富的经验与农业、非农知识,用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亲朋好友以及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和网络能够提供较多的市场信息。“青年组”除了上述渠道之外,更擅长利用自身开阔的眼界和实力,通过聘请专家、与校企科研机构合作、市场调研、农业信息服务公司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紧跟市场走向,掌握前沿技术,创造交易的机会。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农村致富带头人都善于将具体实践和所获知识经验相融合,形成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跟普通农户相比能够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动,对生产要素预先进行有序合理的配置。

二、社会资本与农村致富带头人成长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或组织拥有的实际的以及潜在的资源的集合,通过社会资本,行为主体与他人的接触,获得社会网络中他人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能为自己所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借此增强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大国,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人情关系是人们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本,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差序格局”概念,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圈就好似把一块石头丢入水中,以自己为中心,亲疏远近的社会关系就是那一圈圈推开的水波纹逐渐向外推移[4]。对于信息资源匮乏的广大农村社会,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资本网络对于农民把握机会、寻找商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资本与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

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深度和丰富的社会资本广度有利于创业者筹措资金、获取信息、抓住商业机会、增强创业的动力与信心,进而影响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农民创业指的是:在农村,农民为了摆脱生存压力、发财致富,凭借拥有的土地、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或个人经营,或创建合作组织、企业,从事农业或非农产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农村致富带头人得以形成,均有一段辛苦经营、摸爬滚打的创业经历,我们发现,在创业初期,社会资本对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创业资本和创业信息的获得两方面。

一方面,创业资本主要由“自有资金”和“亲友借钱”组成。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的弥补货币资本的不足,其中“亲友借钱”在数值上和比例上远超“合伙集资”、“信用社贷款”和“银行贷款”。亲友关系则属于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强关系”范畴,以家庭为内核,广泛延伸家族中的亲缘关系(姻亲、远亲)和地缘关系(同乡、同村)使得创业初期的社会资本产生资本效应。

另一方面,创业信息的来源相对来讲更为广泛。除了以亲朋好友为代表的“强关系”范畴,务工返乡的熟人、潜在客户、同业竞争对手、信贷机构、县政府行政部门等“弱关系”网络提供的信息对于农民创业来说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行业选择、商业机会的识别以及市场信息的把握,并在社会资本的帮助下拓宽营销渠道、减少销售商品的成本,甚至得到一些来自非正式规范和社会关系网络的保护,促成交易成功。

(二)社会资本对扩大化经营的影响

农村致富带头人从赚得“第一桶金”到成为专业化、市场化的大农户都将经历扩大化经营这一过程,大多数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自身在村镇的影响力、创业成功的示范作用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的基础上组织起来,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各类联合行动体,共同抵抗市场风险。农村经济组织中潜藏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资源、稀缺资源的信息共享成为组织中每位成员扩大社会资本广度的源泉,同时,组织内部减少谈判成本,对外提高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得农村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成功率显著提升。

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带富能力

农村致富带头人与其他富起来的农户最大的区别在于“致富带头”的作用,中国广大农村不乏通过创业改变生存环境的人,然而自身实力有限使得这部分人只能“自富”,不能“带富”,国家、社会更加希望借助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有实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看到大家贫苦而愿意帮助大家的人的力量,实现精准扶贫、脱贫致富、改善民生等目标,这样的人往往就成为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一)带富能力的构成

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由于我国东西中部的农村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各地对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选拔标准或明确或笼统,或高或低,但是有一些核心的内容是相同的,大体来说,农村致富带头人共同的的选拔条件有:1.自身实力较强,有技术、有方法传授给群众;2.在农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群众对致富带头人的认可度高;3.对农村有深切的感情,有意愿帮助大家。

首先,第一个条件指的是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人力资本水平。能否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到农村中进行推广、带领大家规模化种养殖,或者是扩大自有企业的规模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考验的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自身人力资本水平上持续投资,提高生产、管理、营销水平的能力,如果他们止步不前、不思进取、起不到示范作用,难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其次,第二个条件指的是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社会资本水平。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社区中的公众人物,是大家共同的熟人,在村镇上的社会关系质量代表了他(她)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农村致富带头人只有和大多数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网,才能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为未来传播先进观念和技术扫清障碍,成为农民组织化的领导者。最后,第三个条件代表着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带富意愿。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对广大农村的现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深有体会,富起来之后对于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脱贫致富的意愿也比外乡人强,我们认为这种意愿不仅和乡村情结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自身实力成正比,常见到农村中的龙头企业主往往愿意招聘本村镇的人来工作,一个村镇集中经营一种产业时,种养殖业的大户会自费聘请专家为大家讲解新技术、组织村民统购统销、普及电商经营思维等,还有一些农村致富带头人拿出自己劳动所得,为村民修建更好的基础设施,铺路架桥,方便采购商进到村里来收购产品,这就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为基础,就算是强烈的帮扶意愿也不能得到施展的空间,而有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农村致富带头人也更有信心和动力长久筹划脱贫致富的蓝图。

综合来看,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带富能力主要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带富意愿构成,其中带富意愿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带富能力的关系

上文中分析了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带富能力结构,我们认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带富意愿在构成带富能力的同时,三者之间还存在互补关系。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其中一种资本的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另一种资本的匮乏,同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更倾向于在社会资本充裕的领域流动,而社会资本深度、广度的拓展能为形成优质的人力资本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带富意愿作为潜在的意志品质,从内心层面激励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反过来也会强化带富意愿。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其成长阶段和带富阶段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贯穿始终。成长阶段,初始教育水平以及“干中学”积累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最关键的因素,而人力资本是可以通过培育积累的,对于人力资本的自我增值和投资质量的高低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区别于普通农户的最大不同。社会资本则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初期和扩大化经营期间体现出显著的影响,一是可以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商业机会,二是弥补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的不足,降低创业风险,后期则通过社会资本网络构筑庞大的社会网络,在信息共享与流动畅通无阻的基础上,对已有产业进行扩大化经营,以期实现规模经济,继续降低成本。带富阶段,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带富意愿共同构成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带富能力,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示范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为了培育更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1.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的现状。通过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意识到基础教育以及“干中学”的必要性,加大教育、技能培训的投资力度,采用阶梯式的多样化技能培训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管理、营销等能力;2.努力构建社会资本网络。各级政府协助、支持农村大户牵头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氛围,促进农民在农村社会内部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和发展。3.激励农村大户的带富积极性。从情感需求上打动已有实力的农村大户转变为农村致富带头人,赋予农村致富带头人这一特殊身份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在政策、资金上有针对性的给予支持,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的共同富裕出一份力。

[1]赵丙奇. 人力资本与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03(11):74-76.

[2]丁栋虹,刘志彪. 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J].生产力研究,1999(3):7-9.

[3]吴健辉,俞红莲,黄志坚. 农村致富带头人成长的社会资本分析[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08,24(1):95-97.

[4]吴健辉,黄志坚,崔波.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研究——一个社会资本的角度[J]. 农业经济,2008(11):26-27.

[5]晏红杏,何蒲明.如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17(1).

[6]张新民.新生代农民创业教育与隐性人力资本开发[J]农业经济,2017(5).

猜你喜欢
带头人资本农民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