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寒地黑土品牌创塑

2018-01-23 07:19张文明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寒地黑土生态

张文明

(绥化学院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寒地黑土作为中国知名品牌,现已成为绥化区域经济的代名词,也是黑龙江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寒地黑土产业及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我国自古就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呵护一方水土的朴素自然观。寒地黑土锻造成国内区域农产品大品牌,依赖的正是一方稀缺自然资源。传播强化寒地黑土品牌意识,科学开发、利用、保护一方水土,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提出:寒地黑土之内涵

21世纪初,随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经济相对过剩,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面临市场决择。确保粮食高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地区主要工作目标,地方政府重要任务;同时市场呼吁绿色安全食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需求迫切。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审视“三农”发展时,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农业发展战略。笔者时任绥化市委副书记,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打造“寒地黑土”品牌设想并得到市委支持。思想统一后,随即组织相关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筹建绥化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协会。

寒地黑土概念和打造寒地黑土品牌,是基于黑龙江省尤其绥化市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提出。“寒地”是技术层面词汇,“黑土”是一种土壤结构,包括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等。“寒地黑土”从概念内涵和外延上有以下含义:一是事物本源表达,寒地黑土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绿水青山、冰天雪土、寒地黑土均为自然生态,即具体化的自然生态。二是界定“寒地黑土”外延。从区域框架维度上,寒地黑土南起辽宁盘锦,北起黑龙江,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西至大兴安岭山地边缘,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辖地,总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公里。三是作为经济概念以借代该区域资源禀赋,包括黑土地域上的山产品、水产品、农产品、畜产品,以及原产品再加工产品,也包括按寒地黑土生态属性衍生的各类产业,如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业。

寒地黑土概念提出后,启动知识产权商标注册流程。在商品商标、服务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中,国家商标局对绥化市持有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无疑义,但认为寒地黑土涉及三省一区,建议由国家某个部门持有证明商标。为此,在农业部下属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下设寒地黑土专业委员会。为防止商标遭受侵权,采取寒地黑土商标全类注册,寒地黑土商标使用权统一归属协会。为防止国际侵权,在北美、欧盟、乌克兰国际专项注册。

二、寒地黑土:理论创建与品牌打造

(一)构建寒地黑土品牌理论

寒地黑土理念提出后,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学者,聚焦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主题,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阐释寒地黑土理念,提出寒地黑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2005年寒地黑土首届论坛在哈尔滨举办,联合国粮食组织驻中国代表摩纳先生专程参加。论坛上有8位专家学者发布了研究成果,会后收集交流论文33篇,结集为《中国寒地黑土经济》一书出版,标志寒地黑土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0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同举办“中国寒地黑土国际经济论坛”,共有56个国家代表出席论坛,其中7位中外专家学者对寒地黑土资源禀赋、经济价值、资源保护、市场前景作出阐释,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研究讨论建构和宣介寒地黑土理论,扩大寒地黑土国际影响,对寒地黑土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二)借助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组织机构打造品牌

寒地黑土品牌打造之初,即协同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组织机构合力创建。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先生建议和支持下,因寒地黑土理念及品牌创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关注食品安全、民生问题相契合,从而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马克华、摩纳先生与赛各女士,三次到黑龙江省考察寒地黑土。摩纳先生视察时提出“‘寒地黑土’是绥化的、黑龙江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观点,高度评价寒地黑土品牌。在其影响下,美国贸易协会主席罗伯特先生,也专程来黑龙江实地调研。罗伯特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多次宣传中国寒地黑土,他创办的杂志专门介绍寒地黑土物产。

(三)通过展览展出提高寒地黑土知名度

寒地黑土品牌物产在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参展十年,品牌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多次参展全国绿博会、农业博览会、专业食品展销会。在北京、上海举办过两次独立展出,并组织参加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希腊、马来西亚和港澳台举办的国际和地区性展览会。寒地黑土品牌旗下的产业产品通过展览、展出、展售,潜移默化地扩大了品牌国内外知名度。

(四)文化媒体助推寒地黑土品牌

近年借助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寒地黑土品牌。中央电视台七套专题节目曾播出《相约寒地黑土》,将寒地黑土产品推向全国。2010年9月,中国·寒地黑土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七天之内154家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宣传寒地黑土。在寒地黑土文化造塑上,经文学艺术工作者多年努力,涌现一批优秀文化产品。2007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黑龙江籍歌唱家刘和刚首唱《黑土赞歌》,并连续两年在黑龙江春节晚会演唱,引起轰动。在全国十首龙歌评选中,《黑土赞歌》入选并广为流传。黑龙江省文化厅在总结全省文化现象时,明确哈尔滨为音乐冰雪文化、齐齐哈尔鹤乡文化、牡丹江渤海文化、佳木斯三江文化、大兴安岭北极文化,黑河沿边文化,绥化为寒地黑土文化。浙江大学连续三年评价1 500多个区域农产品品牌,寒地黑土市值123.8亿,居于品牌榜首。

(五)地方政府重视扶持寒地黑土品牌

寒地黑土品牌塑造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2006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巩固和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大省地位”,首次将寒地黑土由区域农业品牌提升至省级高度。黑龙江省曾专门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寒地黑土品牌发展事宜,省政府拨款120万元支持寒地黑土北京论坛召开。绥化市创新性提出“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发展战略,是对寒地黑土生态经济的再培育、再打造,符合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三、路径选择:发展寒地黑土品牌的经济对策

发展寒地黑土品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农耕时代受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打造寒地黑土生态品牌。在短缺经济时代,对绿色革命认识模糊。不注重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理念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发展深层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此意义上,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发展寒地黑土经济正当其时。

(一)生态文明是寒地黑土品牌的灵魂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新的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既是社会文明形态,也是发展理念,是寒地黑土品牌创塑的指导思想。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就要立足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生存需要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向土地索取,粮食保障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价值取向上,人们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识较弱,更谈不上自觉保护生态。寒地黑土在短期内成为中国知名品牌,重要的前提是品牌原生态价值被世人接受。只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认识和经营寒地黑土品牌,才能使之走向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目前世界上仅存三大黑土带。美国密西西比河黑土带,在20世纪20~30年代因过度开垦引发黑风暴,黑土层厚度下降,经过多年治理成为粮食主产区。乌克兰平原黑土带,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时遭受污染,现有部分土地仍不能耕种。东北黑土区保存相对完好,寒地黑土开垦至今100年左右。唐启宇《中国的垦殖》,较详实记载了东北自明清两代六个阶段的农业垦殖情况。黑土地大面积垦殖是1945年以后开始的,这是寒地黑土较其他两块黑土幸运之处。自196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引进使用,成为提高产量、解决温饱的重要手段。但无序开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侵占湿地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污染严重,也给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寒地黑土品牌造成困难。总体而言,寒地黑土生态理念、生态效益、生态质量尚未充分释放,寒地黑土综合效益仍不理想,有待科学开发利用。

打造寒地黑土品牌,要通过生态文明理念武装思想,即形成全社会全民生态理念。一是知识阶层的自觉,即坚守生态理念的知识分子阶层。除知识阶层自身自觉,还要担当引导教育他人的职责。二是领导自觉。当今社会各级领导干部能较快接受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代表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三是寒地黑土品牌使用者自觉。品牌使用人绝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只顾眼前盈亏,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品牌价值再塑造。寒地黑土品牌旗下产品产业经营者,要主动维护品牌声誉。四是寒地黑土人自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科学种植养殖。

(二)发展寒地黑土经济必须重视产业关联

发展寒地黑土经济,生态优先是前题。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笔者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亲历乡镇企业发展和农区工业化发展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共担代价的过程。实际上,寒地黑土经济也是在总体产业无序发展后提出的生态经济。重视产业关联,就是要用哲学观点看待产业经济。产业间是矛盾的也是运动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变相互制约为相互推动,最后使各产业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就寒地黑土经济而言,调整产业关系的是生态性,生态是产业链的核心。以生态为本,建设寒地黑土之都,则为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建设创造了条件。“都城地”战略的科学性,在于考虑到了产业内部、一二三产业之间、城乡之间,要统筹协调发展,注意产业关联。搞生态农业,工业就不能超标排放;发展生态农业,是城乡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和重要基础。就农业内部而言,只有发展生态种植业,畜牧业才能保证无污染。因此,“都城地”建设要特别注重产业关联。

(三)市场需求是发展寒地黑土经济的客观依据

寒地黑土作为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独特,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天然优势。寒地黑土品牌特点可概括为:总量大、品类多、质量好。总量大,可做大产业,黑龙江省每年生产1 500亿斤粮食,全国人均超100斤,近1 000亿斤可用于商品粮。黑龙江省是畜牧业大省,肉蛋奶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若整合黑土地物产则总量巨大。品类多,即山产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品类丰富。若按类分,农产品又分为米类、豆类、蔬菜类,做系列产品不难,搞一个寒地黑土专卖店,甚至大型超市也不难。质量好是寒地黑土产业产品的根本属性。因为一年一季,土地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各类作物的物质积累充分,品质优良。因此,寒地黑土不仅是生态概念,还是品质概念。但作为一种品牌经济,其效益不能只从资源上看,也不能仅靠资源生存,还要将自然资源与市场经济结合,由市场需求决定品牌产品的取舍。

(四)按理念认同原则优选寒地黑土经营主体

目前寒地黑土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间缺少有机联系,不利于品牌整体效应溢出,应优化产业经营主体。所谓理念认同,即无论农民个体、合作社还是股份公司,必须认同寒地黑土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标准,了解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才有资格作为经营者,经营寒地黑土产品。面向世界经营寒地黑土品牌的最大资本,必须是民族资本,由品牌属性决定。具体可分三步优化经营主体:一是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会员,从绥化十个市县区,优选若干个有一定实力的合作社,明确产业分工。二是通过骨干产业整合专业合作社,形成股份公司,直接对接消费市场。三是引入民族资本,最好是国有资本,在一批股份公司基础上,发挥资本的力量,组建上市公司,将一二三产业综合运作至以资本为纽带的上市公司中,使农民不再是打工者,而是资本收益人,持有者之一。作为品牌发起人,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须承担必要责任,引导推进要素重组。

(五)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寒地黑土经济发展

一方面,在寒地黑土保护上,要通过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促进寒地黑土永续利用。目前局部地区通过引进生物肥药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不仅使部分黑土地恢复地力,且起到改良土壤作用。另一方面,靠科学技术促进寒地农业发展,特别注重良种技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寒地黑土生态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生态养生”娱晚年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