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区学子眼中的家乡人才现状

2018-01-23 05:43张庆贺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政机关县城事业单位

□ 张庆贺

过年时,笔者回乡探亲,一位在县人社局工作的朋友,听说我在读博士,在贺喜的同时说了一句“看来也是要留在外边了,咱们县出的高学历人才不少,没有几个回来的”。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揭示了众多四五线城市亟须振兴与人才流失的矛盾。

笔者的老家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其黄河渡口是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之处,是革命老区县。虽然记忆中的故乡贫困是“主题词”,但是今年春节回到家却有不小的震撼。

首先是县城机动车出行居然限号了。虽然这并非是便民之策,但也确实反映出急剧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县城道路设施的承载量,这根本上还是老百姓富裕了。其次,下乡溜达,发现有些地方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破旧的砖瓦房早已不在,漂亮的小楼房不再罕见,各个村也都开始修建一些供娱乐休闲的小广场。

最令我欣慰的是,民营企业开始多了起来,据了解是原来在外地做汽车配件、羽绒生意的人都开始回乡开办工厂。银行工作的朋友给笔者说,近些年乡镇商业贷款的数额比往年要高很多。这说明,流失的经营人才在慢慢回流。但是,其他方面的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

留县大学生心态一瞥

今年的初中同学聚会比以往早了些,定在了正月初四,过几天大家都要陆续去别的城市上班。参加聚会的一共不到二十位同学,除了我还在读博士,其他都已参加工作。聊天的话题也从学生时代的“鸡毛蒜皮”变为工作、房子和婚姻,谈到未来大家的首选项都是去大点的城市发展,谋取更远大的前程。

我的这些同学大部分是本科生,工作的性质也不一而足,有的在大企业就职,还有的个人创业,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在他乡工作。

也有少数几位同学没去大城市发展。其中一位同学2012年毕业后在郑州工作,2014年的时候与一位在县城做生意的姑娘结了婚。他们一直两地分居到现在。我问他以后是什么打算,会不会回来协助妻子一块儿做生意。他说,谁会回来这个小县城!等我再努力几年,争取在郑州买一套房子,把我媳妇儿和孩子全接过去。

另外一位同学考取了外县的政法干警,他的妻子在我们县工作。他的想法也是争取有好的机会调到市公安局,再想办法把妻儿老小全都接走。

总体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选择在工作机会较多的大城市工作。

在谈到我们县近些年发展成绩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漠然,甚至有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

“小县城有什么发展的,多少年了也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我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为的就是走出这个贫困县!”

“咱们县要啥没啥,怎么发展!”

思想的保守及工作形式的单一

除了工作机会的匮乏以及相对于大城市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之外,县城工作形式的单一和思维僵化也是导致大学生普遍“孔雀东南飞”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座经济落后的内陆小城,我们县可以说仍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什么事还是要靠关系,而且传统观念依旧深厚。

在工作方面,官本位思想严重,如果不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话基本还会被视为“无业游民”或者打工仔,会低人一等。如果给县里的工作“高低”简单做一个排名,第一位是党政机关公务员,这是所谓的“铁饭碗”,而且会被认为是在“当官”,前途无量。第二位是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职员,这些人也都会被认为是在“吃国家饭”,也算小有出息。第三位是在大型国企工作的员工,比如四大国有银行的职员,电信、联通移动等企业的职员,工作也算可以拿得出手。

不夸张地说,不在这三类单位中工作的人基本都会被看作“没啥正经工作”。一位在羽绒厂工作的朋友一直在相亲,却始终不太如意,身边的人议论说“没啥正经工作确实不太好相媒啊”。而且我认识的一些人为了能够相到一个好对象,花钱托关系一定要进到党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哪怕做一个临时工也无所谓,先“糊弄”过来一个对象再说。工作的“三六九等”可见一斑。

但是一个小县能够提供的所谓“光鲜亮丽”的工作岗位确实太有限,近些年我们县无论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编制全都在压缩,之前单位的冗余人员的编制问题都还没解决,更别说继续放开编制引进新的人才。国企能够提供的工作单位是少之又少,而且录用门槛不断提高,最低要求本科学历,笔试通过后还有三道面试,能够顺利进入的几率也越来越小,这还不算托人情走关系等暗箱操作的因素。

因为要背着“低人一等”的心理包袱,有学历和水平的人都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去工作。其实一些企业确实比较缺人,之前跟一位办企业的亲戚聊天,他就说自己非常想招聘一个大学生,但一直没人来应聘,遂不了了之。人们这种对工作性质高低贵贱的保守态度,使那些不缺人的单位应聘者挤破头,而真正需要人才的企业却门可罗雀。

此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光鲜亮丽”,但是一些单位的工作内容却非常单调。一位事业单位的朋友对我说,这几年他什么都没学会,就学会“踢皮球”了,不求干出什么杰出的成绩,只图别出什么岔子。近些年反腐还出现了“不收钱也不办事”的懒政、怠政行为。五花八门的裙带关系也是阻碍,有些人没能力、没水平但是却升迁得非常快。而且,县城部分人的公平观念以及秩序观念薄弱,有时办事情还是主要依靠“关系”“人情”,一个人越是圆滑和“会来事”越能混得开。

当然,这些阻碍大学生回乡工作的因素,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笔者了解,上述一些现象近些年都正在改观,商业经济推动的理性化也在不断瓦解人们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而且,为了吸引大学生的回流,我们县开始对高学历人才抛出橄榄枝,提供一系列的政策优惠。

与在人社局那位朋友聊天时说到大学生返乡的事情,他说,近些年回乡的大学生多了起来,硕士毕业生也有一些,多是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进了事业单位。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利用“互联网+”推广家乡的农产品,事业也很成功。

人才引进计划

2017年底,我们县的扶贫工作如火如荼,《人民日报》对我们县的扶贫工作做了专门报道,其中对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解决融资困难等方式吸引技术人才回流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文章关于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却没有提及。笔者认为,如果有一定的政策来吸引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回流将更能促进家乡经济持续性发展,于是专门搜集了县政府网站关于人才引进的资料,同时给县政府办公室打电话咨询相关政策。据工作人员说近些年关于高水平人才引进的具体文件并没有出台,但仍会以较高的待遇水平来吸引高学历人才返乡支援家乡建设。

实际上,早在2013年,县政府就已经开始做高水平人才引进的计划,计划引进55名高水平人才,引进单位主要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包括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林业局、农业局等单位,所需专业也基本涵盖了文理工商,引进的对象包括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海外留学硕士研究生、“211”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其中博士研究生优先。

对这次人才引进的数量、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我没有了解到,同时这些引进的人才是否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相应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不得而知,但是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县再也没有出台类似的引进计划。

无论2013年人才引进计划成效如何,能够出台这样的政策就已经是在进步。人才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建立起引进人才的长效机制将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速增质。当然,关于人才引进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盲目地引进人才不仅不能推动本县发展,可能反而是一种资源浪费。◀

猜你喜欢
党政机关县城事业单位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党政机关网站网页归档模式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电子政务视角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