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使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17年的13232亿斤。农产品供给充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大幅跃升。2017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伴随农业现代化的是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长足进展。2016年起,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17年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14年零增长。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是农村民生的根本改善。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000元,是1978年的100倍。尤其是这五年来,每年迈上一个千元台阶,提前三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道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4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并就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总蓝图。让蓝图变成现实,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因地因时制宜,不裹足,有耐心,肯实干,用切实的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现代化,再绘“三农”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