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生教授诊治胃痞经验举隅

2018-01-23 04:3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诸药枳壳太子参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0

胃痞又可称为心下痞,是心下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1]。刘静生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省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擅长中医治疗肝胆、消化疾病,对部分内科疑难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刘静生教授临床运用诊疗胃痞经验,屡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治疗胃痞经验介绍如下。

1 寒热互结型

刘某,男,63岁,以胃脘胀满不适20余天为主诉就诊。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饭后有痞塞不适感、时心烦急躁,嗳气,口苦,烧心,乏力,于当地诊所给予“吗丁啉”治疗效差,食欲欠佳,睡眠尚可,二便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辨证:寒热互结,治疗以辛开苦降、散结除痞法。拟方:姜半夏10 g, 黄连6 g, 黄芩16 g, 干姜3 g,炒枳壳12 g,莱菔子30 g,槟榔10 g,炒白术10 g,太子参30 g,降香10 g,炒麦芽30 g,吴茱萸3 g,藿香15 g,佩兰15 g,海蛤壳3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 2次温服,并嘱其多食果蔬、暂禁食豆制品、玉米制品、小米制品,适当运动。服药 3剂,诸症均大减,再用5剂,痊愈。3个月后,因外感再次就诊,未诉痞满复发。

按语:本案中患者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乏力,辨证为寒热互结,故给与半夏泻心汤化裁,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消痞;太子参、炒白术甘温益气,补脾气;降香降逆下气;莱菔子、槟榔、炒枳壳行气除满;炒麦芽消食除满;吴茱萸合黄连以制酸敛酸;海蛤壳止酸;藿香、佩兰燥湿化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散结除满,疗效颇丰。

2 肝胃不和型

王某,女,54岁,以胃脘部胀满不适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1周前生气后出现胃脘胀满不适,烦躁易怒,胃脘有气窜不适感,甚至牵连两胁,痞满得嗳气或矢气后减轻,口干口苦,无烧心反酸,纳食欠佳,食欲一般,睡眠欠佳,多梦,矢气少,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肝胃不和;治疗以疏肝和胃,理气消痞为法。拟方:当归15 g,白芍15 g,柴胡9 g,薄荷6 g,土茯苓30 g,炒枳壳12 g,蒲公英20 g,香附16 g,郁金16 g,佛手10 g,炒栀子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并嘱患者调畅情志、禁食辛辣生冷刺激,适当运动。服3剂,症减,有烧心,加用黄连6 g,吴茱萸3 g,海蛤壳30 g,再服3剂,症大减,心情烦躁改善,上方再服5剂后,病情痊愈。2个月后电话随诊,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中患者因情志不遂导致痞满发生,肝气不舒、横犯脾胃,致使痞满成病。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肝柔肝;薄荷清热兼可疏肝理气;香附、郁金疏肝理气;炒枳壳行气除满;土茯苓健脾渗湿;蒲公英、炒栀子清热除烦;佛手疏肝行气止胁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奏疏肝和胃,行气消痞之用。

3 胃阴不足型

高某,女,49岁,以胃脘部痞塞不适3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痞塞不适,胀满不甚,口干舌燥,心烦,不易入睡,纳少,无食欲,大便偏干,小便稍黄,舌质红,苔薄、燥,脉细,月经已停1年半。辨证:胃阴不足,治以滋阴和胃消痞法。拟方:天冬、麦冬各20 g,南沙参、北沙参各20 g,生地20 g,天花粉30 g,川楝子12 g,砂仁6 g,炒枳壳12 g,当归20 g,赤芍20 g,炒枣仁3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3剂后诉痞塞稍减,口干舌燥明显减轻,纳食有所增加,睡眠改善,守上方加太子参30 g,陈皮12 g。5剂后,痞塞大减,口干舌燥已不明显。继服7剂后,症状好转。1个月后随诊,未复发。

按语:本案中患者因天癸竭,体内阴血亏虚、虚火内生,致使胃脘痞塞不适。方中天冬、麦冬、南沙参、北边参均为滋阴要药;生地、当归、赤芍均有滋阴活血之用,川楝子、炒枳壳行气疏肝除痞;天花粉养阴止渴;砂仁燥湿醒脾开胃;并防滋阴药物碍胃;炒枣仁养心安神助眠;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奏滋阴和胃,行气除痞之功。

4 饮食停滞型

孙某,男,15岁,以胃脘部胀满不适3天为主诉就诊。患者3天前因饮食过饱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口服“吗丁啉”效果欠佳,并伴有吞酸,嗳气频作,饭后有恶心不适,吐出胃内容物后觉舒,口中异味,纳欠佳,厌油腻,睡眠欠佳,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辨证:饮食停滞,治以消食导滞,健脾除满法。拟方:炒山楂15 g,炒神曲15 g,姜半夏9 g,茯苓15 g,陈皮12 g,连翘20 g,炒莱菔子15 g,炒麦芽15 g,酒大黄3 g,白术12 g,麸炒枳实10 g,佩兰12 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并嘱患者少食肥甘厚味,少食多餐,细嚼慢咽。3剂后,患者饮食改善,胃脘胀满减轻,仍有大便偏干、排便费力,守上方,加酒大黄3 g,马齿苋20 g,马鞭草20 g。4剂后,症状大减,饮食、大便明显改善,舌苔转为薄黄苔,口中异味减轻。上方给予6剂巩固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诊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为青少年,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加之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而成痞满。方中山楂、神曲、麦芽消面食、油肉食之积滞;莱菔子消面食痰浊之积,兼可降气除满;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连翘质轻,善清胃中郁热;枳实下气除满;佩兰燥湿;酒大黄清胃肠之热泻浊。全方共奏消食导滞、健脾除满之功。

5 脾胃虚弱型

郭某,女,64岁,以胃脘部痞塞不适3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平素生活清贫,饭量较小,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痞塞不适,饭后痞塞不适感明显,神疲乏力,饭后易困,自汗心慌、稍有活动汗出加重,纳呆,无胸闷,无烧心反酸,睡眠欠佳、易醒,大便先干后溏,平均3~4天1次,小便尚可,舌质淡暗,舌边齿痕明显,苔厚腻微黄,脉滑无力。辨证:脾胃虚弱,治以健脾和胃,理气除痞法。拟方:陈皮12 g,太子参30 g,黄芪30 g,白术30 g,茯苓30 g,清半夏10 g,防风10 g,炒枳壳12 g,炒麦芽30 g,当归20 g,山药20 g,浮小麦30 g,柏子仁12 g,炒枣仁12 g,炙甘草6 g。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并嘱患者平素以和面汤,大枣、山药等。3剂后,上述症状稍有减轻,于上方加太子参10 g,黄芪10 g,白术15 g,山药10 g,炒枣仁18 g,鸡内金15 g,火麻仁15 g,厚朴10 g。5剂后,患者胃脘痞塞大减,食欲较前改善,睡眠改善,矢气较前增加,大便1天1次。上方再服7剂,诸症大减,后给予患者7剂中药,打碎制丸,6 g/次,3次/日,口服。2个月后,患者再次来诊,痞塞诸症好转。

按语: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过于清淡,饮食量少,后天之本无源供养,致使本病发生。方中黄芪、太子参补脾益气;白术、茯苓、山药补脾运脾;陈皮、姜半夏燥湿和胃;防风和黄芪、白术以成玉屏风散以固卫止汗;浮小麦养心止汗,炒麦芽健脾消食;当归养血润肠通便;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助眠;炙甘草健脾兼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理气除痞之效。

刘静生教授在治疗胃痞除药之外,常常嘱咐患者要注意摄生调养,保持心情愉快,适量运动,坚持早晚摩腹,以增强胃肠蠕动。胃痞病人平时不宜进食土豆、玉米、小米制品,不宜进食油炸、辛辣、生冷刺激,不吃韭菜、生蒜等,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适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舒畅心情,使气机调畅,有助于防止或减缓胃痞的发生。

猜你喜欢
诸药枳壳太子参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治疗跟骨高压症验方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