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8-01-23 02:40:21/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5期
关键词:榆林市农产品农民

■ 文 / 张 熠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采取多种模式积极培育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6年末,陕西省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共有9532家,比上年增长24.7%;吸纳农民合作社成员33.8万户,其中普通农户29.6万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2.1万个,企业和其他团体千余个;农民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27万户。

1.农民合作社行业分类。榆林市农民合作社从事行业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两者占80%以上;其他行业相对较少。种植业合作社共有4057家,其中粮食产业3105家,蔬菜产业436家;畜牧业合作社共有3749家,其中肉牛产业2393家,生猪产业995家,奶业101家;其他行业合作社中,林业415家,服务业391家,渔业57家,其他863家。

2.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身份分类。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主要以农民为主,占九成左右;企业、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其他带头人相对较少。农民带头的合作社共有8503家,其中村组干部带头的有953家;其他带头人组建的合作社中,企业带头的362家,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带头的158家,其他带头的509家。

3.农民合作社经营服务分类。从经营服务内容来看,榆林市农民合作社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生产服务为主,占3/4;以购买服务、加工服务、运销服务、仓储服务、其他服务为主的相对较少。其中,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主的合作社共有4234家,占44.4%;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共有2989家,占31.4%;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合作社505家,以加工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70家,以运销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68家,以仓储服务为主的合作社186家,以其他服务为主的合作社880家,共占24.2%。

4.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分类。按是否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划分,非土地股份合作社占绝大多数,土地股份合作社仅有17家,占0.2%,入股土地面积1.95万亩,入股成员数834户。

二、农民合作社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扩大。2016年,榆林市农民合作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年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产值达23.9亿元,同比增长31.4%;营业收入48.7亿元,盈余9.7亿元,增幅均在1倍以上。其中,2000多家农民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达80%以上,同比增长18.5%。

2.特色经营增多。近年来,榆林市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民合作社不断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2016年末,榆林市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635家,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330家。榆阳区农民养蜂授粉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技术+农户”经营方式,拥有养蜂农户118户,技术人员150人,蜜蜂存栏3600群,年产蜂产品30吨。该合作社负责人还创办蜂产品公司、蜂疗研究所,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横山区润田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00亩湿地进行稻田养蟹,蟹田大米每斤售价5元至20元。

3.扶持力度加大。早在2011年,榆林市就出台了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区、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在用地、用电、融资、税收和运输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为农民合作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16年,榆林市共有235家农民合作社获得财政扶持资金,扶持资金总额达3608万元,同比增长近60%。横山区政府把稻田养蟹作为特色产业扶持推广,给水稻种植户每亩补助150元,并免费发放蟹苗,提供种养技术服务,有力促进了稻田养蟹特色化发展。

4.市场品牌较响。据了解,2016年榆林市农民合作社中,共有国家级示范社22家,省级示范社50家,省级百强示范社28家,市级示范社384家;拥有注册商标的有635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有104家,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有330家,农民合作社品牌不断打响。定边县中城兴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由144户村民组成,与该县山丹丹荞麦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山丹丹公司代工制作苦荞茶。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注册了“沙渠脑”商标,将陆续推出“沙渠脑”苦荞茶、荞麦面杂粮产品等。

三、农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合作规模小,带动效应不强。据统计,榆林市每家农民合作社普通农户成员数平均为30多户。如果按照30多户、每户平均3人计算,每个乡村人口占有常用耕地3亩多,则每家合作社平均不足300亩耕地,生产规模过小。从合作社发展总体水平来看,对农户的带动效应还有待增强。

2.规范运营差,服务范畴不宽。多数农民合作社有章程、有机构、有制度,但规范运行的比重不大。合作社成员多数民主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合作社服务范畴以产前、产中为主,市场营销能力不足。2016年,榆林市仍有近20%的农民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比重不足80%。同时,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多数合作社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3.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产业化发展角度看,榆林市农民合作社大多停留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多数以直接销售农产品为主,在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高级化等方面发展不足,精细加工更少,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2016年末,榆林市仅有3.5%的农民合作社创办了加工实体。

四、进一步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1.依托资源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近年来,榆林市加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马铃薯、小杂粮、大漠蔬菜、红枣、山地苹果、羊肉已成为打造农业品牌、提升榆林形象的重要产业。截至2016年底,榆林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有子洲黄芪、子洲黄豆、清涧红枣、横山羊肉、榆林豆腐、定边马铃薯、定边荞麦、定边羊肉、靖边苦荞、靖边小米、靖边马铃薯、靖边羊肉、靖边荞麦、府谷海红果等农产品。这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利于挖掘保护和提高产品特色与质量水平,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支持申报注册商标、集体商标和著名商标,切实提高榆林农民合作社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提供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顾之忧。健全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扶持体系,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重点扶持与一般扶持结合起来,对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合作社给予普惠式的扶持,各类示范合作社给予优待性的重点扶持。二是加大产业引导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实现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向加工和深加工转型。三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大信贷服务力度,优先支持运行规范、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合作社。五是加大奖励补助力度,对有注册商标和获得各类权威认证的农民合作社予以奖励或补助。六是加大税收优惠、土地流转、用地保障、电力供应、农业保险等方面政策支持,全面促进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

3.强化人才建设,提高农民合作水平。加强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社能力、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等形式,使他们直观感受和深刻认识合作社示范社的成功经验,逐步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与高校、企业和有关机构沟通联系,建立合作社管理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逐步解决农民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三是加强对合作社技术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技术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合作社成员专业技术水平。四是强化合作社人才引进,出台农民合作社人才帮扶政策,支持合作社引进管理和技术型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到合作社工作任职,为合作社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榆林市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叶锐仙作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02
念好“湖羊经”走好“致富路”——榆林市榆阳区特色产业之风吹来脱贫致富好“湖”气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36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