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孔祥智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这就要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的价值。发展三产融合,必须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意见》还指出,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实践证明,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紧密利益链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保障农户利益的重要组织载体。
据统计,全国共有12.9万家各类龙头企业、27万家休闲农业企业、3.1万家农村电商和9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初步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方向发展,为推进产业融合提供载体支撑,其中,合作社是核心主体。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原本就是休闲旅游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以从事旅游接待为主,但另外一头必然连着田间,把自己或周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卖给游客。为了扩大销量,又必然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初加工,目的是使游客携带、食用方便或者增加土特产风味。如把柿子加工成柿饼、白菜加工成泡菜、猪肉加工成香肠等,但一定要采取传统工艺,保持传统风味。如果采用现代化加工设备和工艺,则不容易被游客所认可。这类合作社在大中城市的郊区越来越多,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此外,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专门增加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内容。
二是以生产、销售、加工为主的合作社向休闲旅游领域延伸。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做好原有生产、销售、加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把合作社业务向休闲、观光、旅游方向延伸,增加了成员收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北京密云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以蜂农为主体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养蜂环节分散在一家一户,蜂产品加工环节集中统一。近年来,又充分利用密云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起休闲旅游,组织游客参观农户养蜂、摇蜜以及蜂产品加工等环节,深得游客喜爱,蜂产品销量也因此有了一定的涨幅。
三是从2017年开始兴起的田园综合体。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此,笔者认为,田园综合体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或流域内,依靠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所打造的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商业模式、城乡元素结合、多方共建共赢的城乡一体化新形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集成广泛应用的综合体。这是比较高级的三产融合形态,但现实中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不高,一般都把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也就是休闲旅游服务上,而且大都以企业为主体,但联结农户依然离不开合作社。
四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的三产融合。动辄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在原来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延伸到休闲旅游。这样的模式投入大、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期长。这种类型的项目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建立起与区域内农户利益一致的联结机制,实践中,合作社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即企业与合作社对接,合作社直接联结农户。而相当多企业没有找到合作社这样的中间组织,试图自己和众多农户打交道,甚至把农民排除在利益链条之外,其最终的结局大多容易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