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志条目运用新探

2018-01-23 02:09:08张凤雨
广西地方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县志篇目志书

张凤雨

(河北省武强县地方志办公室,河北 武强 053300)

第二轮修志以来,条目体被运用于市县志已经比较普遍,形成一种新型独特的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的篇目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其最主要意义在于取章节体的层级清晰、秩序井然、逻辑性强,有利形成整体和增强著述性优长,又兼具条目体资料性强、信息含量高、与志书资料性要求相一致的特点。但从目前出版的许多第二轮市县志看,在条目的运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并缺乏认识和研究。如果经过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明确志书中条目的基本特征及其写法、运用等特点,使章节体与条目体结合得更为完美,定能有效地提高志书的科学性及质量。

一、条目的基本特性

条目是按内容分的细目,其本意即指文章内容的划分。《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①萧鲁阳.《汉书》点校本[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395.条目的基本特性:一是相对独立性。志书横排门类,各条目的题目与内容都是横向关系,相互联系因素少,相对独立性强。二是灵活性。一方面取舍灵活,根据地情特点或内容而设置条目,不受逻辑关系制约,或多或少,伸缩性大;另一方面编排灵活,没有因果、前后关系制约,也没有重要、次要之分,关系并列,设置不分先后。这种灵活特性适应地情事物的复杂性、多样化,能较好地记述和反映地情。三是基础性。一方面条目为篇目的最后一个层级,是市县志篇目结构的“塔”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为最小记述单元,是志书内容的最深层次。四是便于检索。第二轮修志以来,索引运用已经很广。200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首次将索引列为志书八种体裁之一。但章节体的索引,需要编排标目,难免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名称概念不清楚、提炼的标目不符合主题原意等问题。并且编制索引要分析全书各部分的内容,抄写排列很多卡片,麻烦,工作量大;而条目的名称可以直接作为索引标目纳入检索系统中,准确,一致,编写简便。五是不足之处。一方面条目间结构松散,事物间有机联系不够紧密,整体性不强;另一方面条目以字体字号相区别,远不如章节体的排列序号醒目直观,不方便阅读。

二、市县志条目与其他文献条目的异同

条目体式的运用,在不同文献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市县志区别于其他条目体文献体裁和记述内容,因此决定了市县志所运用条目独特鲜明的特点。

(一)与旧方志条目的异同

传统旧州县志多为卷目体,卷为大类并排序,其下两级条目:一级为类目,如清道光《武强县志》卷一“方舆志”下设“沿革”“疆域”“物产”等7个类目;类目之下再分设若干条目,如“物产”类目下设“谷之类”“菜之类”“瓜之类”等12个条目。①翟慎行:《武强县志》,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本。篇目结构共三个层级。如今市县志编修运用的条目,从位置、内容、篇幅等方面基本同于旧州县志的条目。

(二)与辞典类工具书条目的异同

辞典类工具书的条目内容是解释概念、阐述定义、专题说明等;而市县志的条目内容却十分忌讳这些,也就是说工具书条目与市县志条目在记述内容上是截然不同的。

(三)与年鉴条目的异同

年鉴是整体上的条目体,一般为综合性、分述性、典型性条目,是纵向的三个层级而不排序。而志书的条目一方面应该在一个层级上,并且是最后一个层级(其上由章、节、目分管),并列关系;另一方面虽然典型性条目与志书条目内容层次基本相同,但年鉴条目年度性强,记述形式是横向的,而志书条目时间跨度长,要求“横排纵述”,记述形式是纵向的。

(四)与史书条目的异同

章节体与条目体相结合,首先运用于史书,如《中国通史简编》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为编、章、节、目、条目结构,根据需要在节或目下设条目。第二轮修志以来,大多市县志采用这种编排方法。但市县志的条目与史书条目的差别在于:一方面史书以纵为主,条目都是在各篇章的最后,随机而设,没有层级概念;而志书以横为主,事物间的层次关系十分明显,因此要考虑同一层次事物在不同篇章的平衡关系,即辈份关系;另一方面因体裁的关系,志书的条目要比史书的条目多得多,这是因为史体主要记述过去,志体重在记述现状;史体重论述,志体重资料;史书详古略今,志书详今略古;史存大体,志贵详细;史体一个中心,志体百科全书。这些决定了市县志的条目数量远远大于史书。

三、条目的类别

市县志的条目,根据事物不同特点划分类别,其记述内容、表现方式、运用体裁、编写方法等是有明显区别的,并且错综复杂,百态纷呈。

(一)物体类条目

主要特征为物质性、个体性、有形体、有位址、占空间。包括学校、企业、场地、建筑(桥梁、变电站、寺院、电影院等)、河渠、街路、物件(碑刻、文物等)等。内容要素主要为名称、位置、性质、范围、规模、数量(或质量)等。说明文体裁,要求要素齐全,内容连贯,有始有终,突出重点,详细现状,规模与变化并重,记述清楚明白。

(二)活动类条目

主要特征是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类条目,各类条目间既有区别又具有共同性。记述要素主要为时间、地点、活动主体(人或组织)、事件、原因、结果、背景等,记述好规模、范围、变化(起始兴衰)、现状(结果)。原因、背景多不明确或简要记述;地点有时可暗喻不用明确显示。重点记述事物的变化及现状。

(三)现象类条目

现象表现为人或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市县志现象类事物或条目主要在风俗篇、气象篇,一为社会现象,一为自然现象。其中风俗现象表现为地域性、稳固性、变化慢等特点,所以风俗现象条目记述现状是重点,平铺直叙,一一道来。自然现象人为因素少,变化小,规律不明显,主要记述要素为时间、现象、规模。

(四)人物类条目

市县志专指人物简介篇章,主要为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农业、工业、其他等)及著述创作、书法美术、通讯报道、精神文明等篇章的优秀人物。其宗旨是简要记述优秀人物的基本面貌,包括履历和事迹两个方面,以姓名为条目名称,主要要素为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毕业学校、历任职务、职称、主要业绩成果、荣誉、参与社会活动等。

(五)机构类条目

各类机构是市县志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属于条目层次的内容。记述原则是以名称、级别、属性、内设机构、下辖部门、职员等及其变化为主要内容。自上限或发端年份记起,依次记述变化,至下限年止。合并、撤销的机构记述到消失为止。期间更改名称的机构,以下限时名称立目,记述中向上追溯,交代明白。如果变化繁复,形成混乱,在下限年份再将现状完整记述一遍。

四、条目的层级

(一)条目层级状况

目前条目运用于市县志只是一种撰写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位置和层级概念。一是许多市县志有的篇章是章节体,有的篇章是章节条目结合体,全书不统一。二是有的条目一律出现在孙目级,其他无孙目级篇目的篇章不采用条目形式,全书条目运用不多。三是条目一律出现在子目层级,在目下,占据子目层级位置。四是条目分别出现在章、节、目、子目下,并有些篇章根据内容记述需要不设条目。五是在条目中又设子目,表现为条目题目过大、内容太多等。

(二)条目层级不确定造成的弊端

一是各篇章各自为战,一个篇章一个状况,一个层级一个样子,不是整体上的章节体与条目体全面结合,结合意义发挥不够。二是条目层级差距太大,条目出现章、节、目、子目下四个层级,这固然与所记述事物深浅广狭有关,但主要是记述内容深浅掌握不当、不科学造成的。三是条目应该在最低层,出现过早,位置靠上,形成条目内容负担过重,条目之下再设子目,显得不伦不类。四是各篇章间同一类型的事物不在同一个层级上。由于各篇章篇目单独依次排列,成独立系统,互不顾及,形成许多同一类型的事物、内容并不在同一级篇目上。如各类部门的管理机构应属同一层级的事物,表现在市县志中有的为节,有的为目,有的为条目(或子目);有的企业简介工业篇在条目层级、乡镇企业篇在目层级。由于篇目设置的原因,造成内容的层级错乱,辈分不平,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

(三)条目层级的确定

笔者认为,根据市县志书一般记述事物深度和广度的需要,市县志篇目结构,一是确定为编(篇)、章、节、目、条目五个层级。如果到目(第四个层级)层级太少,没有展开,内容浮浅,形成概括性平面化;如果到孙目或重孙目(第6―7个层级)则层级太深,记述的多是过细资料,超过了志书整体内容记述深度,意义价值小。因此条目确定为第五个层级,也是最底层、最广泛的层级。二是按各专业门类说,内容层次多的应多一个层级,内容层次少的应少一个层级。一般说来,市县志内容层次多的专业门类事物或篇章主要为自然环境、居民、党组织、政府、司法、农业、商贸业、教育、卫生、文化等,篇目层级多,目层级丰富,并常出现孙目、重孙目层级;层次少的主要有建置区划、人大、政协、经济综述、体制改革、军事、工业、精神文明、人物等,多到节或目层级为止,条目数明显少于节数,甚至没有条目及其以下层级;其他居中。三是篇目层级的多少也有组织编排上的因素。独立门类的编,因是编开始算第一个层级,到目为5个层级;而合并门类的编是从章开始算第一个层级的,到目共有4个层级。四是内容层次少或篇章层级少的事物省略目(第四个层级)在节下直接设条目,保两头,减中间;这样条目虽然出现在节下、目下两个层级(第四、第五层级),而实际上是一个层次的内容,一方面都在最底层,另一方面都是一个层次的内容;从形式上说是减少了目(第四个)层级,保留了条目的第五个层级。

五、条目的数量

市县志的基本体系,是一个篇目与内容从上到下逐步扩展的“塔”形格局,“纲举目张”,至最底层的条目,无论是从篇目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应该是最大的范围。而目前志书的层级在目最广泛,至条目(子目)有很大程度的收缩。笔者统计《晋州市志(1991―2005)》等6部第二轮市县志,合计各层级篇目数量分别为编(篇)142、章663、节1648、目5120、条目(子目)3830、孙目377个,每部市县志各层级分别平均为编(篇)23.7、章110.5、节274.6、目853.3、条目(子目)638.3、孙目62.8个。从统计及梳理中可以看出:一是应该一编多章、一章多节、一节多目、一目多条目格局,但实际上有许多章下无节、节下无目、目下无条目状况;在一些编(篇)的节、目、条目三个层级中,存在着目少于节、条目少于目的情况;综合6部市县志平均每个目下平均0.7个条目;从6部市县志合计124个编中看,有24个编的条目数量多于目,100个编条目数量少于目,并且其中有18个编的条目为0。二是篇目结构这种状况,有事物本身篇目层级高、内容层次少的原因(如建置沿革篇等);有地情的原因(某方面事物的多少);有篇目设置的原因(分类和编排);有资料多寡的原因;有事物本身的因素,也有编纂者的原因。三是没有深层次篇目,框定了内容资料范围及取材方向;同时因内容资料少造成低层级篇目不足。所以形成不同市县志同一篇章篇目层级多寡不同,甚至悬殊甚大。四是市县志篇目没必要到孙目层级甚至重孙目层级。统计6部第二轮市县志,其中1部到条目为止,其下再无篇目层级设置;5部有孙目层级,数量分别为7、107、62、232、103个,其中又有3部有重孙目层级,数量分别为7、21、16个。笔者认为,市县志不是某学科专著,没必要记述到那么深的层次,内容过细一般会意义渐小,失去记述价值。个别篇章有记述意义和必要的深层次内容可以融合到条目中去,用编写技巧处理。这样能保障篇目最底层级的整齐,增强志书整体结构的美观。五是市县志的篇目结构可以大体划分一个分配比例。以中篇章节条目体结构市县志为例,可考虑编25、章120、节350、目400、条目1200个,以此为参照,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上下20%的浮动。

六、条目的篇幅

(一)条目过大

一是题目范围大、内容层次高。如某县志“村级公路选介”条目,含有6条公路的记述;某市志自然环境篇“监测与治理”条目,记述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两项内容,其中污染治理又分别记述了烟尘、废水、污水处理厂等内容,题目大内容多,并且监测与治理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完全有理由分成两个条目。二是内容过细,超出一般记事范围。如某县志科学技术篇“职称考核”条目,将参加考核的2489名专业技术人员及各个级别的退休、死亡、调出、调岗、未聘、外出学习、病事假等具体人数情况详细罗列,内容细,意义小,造成条目篇幅大。三是条目以下再进行分类,如某县志农业篇“小麦种植技术”条目,其下又分为“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施肥”“浇灌”4个小题目,各另起一段,题目名称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划句号后直接书写正文。这样条目不像条目,题目不像题目,造成结构混乱。

(二)条目过小

一是内容层次低,设条目过多过滥,没有那么多内容可记。二是内容过少,资料不够。如某市志经济编“以赵村乡为中心的鸭梨生产基地”条目:“种植面积6667公顷。”1个条目10个字;某县志政区地理篇“蒺藜科”条目:“蒺藜属:蒺藜。”仅5个字。

(三)条目的字数

根据市县志记述内容和体例结构,条目的篇幅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条目1200字、中条目800字、小条目400字左右。条目过大可提高至节、目层级处理,条目过小可合并归纳,实现条目篇幅的合理适中。

七、条目的时段

(一)目前市县志条目在时段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整个条目完全没有时序;二是时段过长,整个断限为一个时段;三是时段过短,每年一个自然段,以时间打头,写成编年体;四是先记述整个断限间事情,再选择其中有重要事情的年份记述,形成时序交叉;五是有始无终,记述事物不到断限年限;六是有终无始,直接从中间年份记起,或先记述一些概括性内容再从中间年份记述;七是无始无终,两头均没有时间概念,中间有部分时序显示;八是只有上限和下限,中间没有时序概念;九是中间某事项缺少时段概念;十是时间概念表述模糊等。

(二)时段划分

一是保证条目的上限时间,并因条目系全书最底层内容,一般无须越限上溯。二是以时间打头也没什么不好,符合纪事本末体裁,无需刻意去回避。三是断限间内容注重历史分期或事物自身发展变化阶段,时间跨度适当大些,既不逢年必记又不要跨限太长,展现一个有始有终、跌宕起伏的过程。四是市县志条目具有分类细、条目多、单元小、内容少而集中的特点,因此绝大多数一个条目即一个自然段,极少有一个条目多个自然段的。五是下限时间即现状至关重要,一定要将内容记述充分。

八、条目的格式

一是条目名称用大半号黑体字。许多市县志的条目名称仅用变体字书写,与正文区别小,不醒目,不方便阅读;如果用大半号、黑体字,能达到醒目和与正文区别明显的效果。二是不用【】,条目加方括号,是辞书、年鉴、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传统格式,市县志条目名称不加方括号,显示与辞书、年鉴、百科全书条目在书写格式上的区别。三是不再加冒号,名称已经变字体了,无需采用两种形式。四是条目名称不必单独占一行,这样能节省篇幅,结构紧凑,并规矩有序不致混乱。

总之,条目是市县志的主体,其文字占全书半数之多,是志书资料性最主要体现。市县志的编写最主要的是条目的编写,条目编写得好,对志书质量至关重要。对市县志条目不断认识、改进和提高,使条目在市县志运用更具适应性、编写的科学性,逐步达到条目体与章节体的统一与完美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市县志的科学性及质量。

猜你喜欢
县志篇目志书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广西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2-25 07:57:14
县志里的乡贤
飞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县志
方圆(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史志学刊(2014年3期)2014-03-27 05:25:32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
黑龙江史志(2011年8期)2011-08-15 00:46:01
谈编纂《县志·军事篇·民兵》的几个问题
军事历史(1993年3期)1993-08-21 06:16:10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
军事历史(1991年3期)1991-08-16 02: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