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推进全面发展的大手笔

2018-01-23 01:28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创造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民窟现代化战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三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是中国推进全面发展的大手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繁荣,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中国,是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大国,是世界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大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经济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想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一穷二白,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可谓惊天动地的世界奇迹。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新的世界奇迹。这些奇迹发生在城市、发生在农村,发生在每一个领域。云南的发展同样有目共睹,仅以近年来的农村建设成就为例,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个初步具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风貌的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以“生活富裕”代替“生活宽裕”、以“生态宜居”代替“村容整洁”,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进一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缺口大,户籍城镇率低、农民收入不高、深度贫困人口多,农业GDP占比高、精深加工产品少效益低、供给质量低等落后面貌。

二、乡村振兴战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家发展的深谋远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依旧是摆在面前的突出现实问题。这当中,“三农问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成为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云南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化强省的目标,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大头重头在农村。农村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革命胜利的大本营,没有农村繁荣富裕就没有全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更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展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也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诉求。早在170年前的《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消除城乡差距的理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整个国家发展深谋远虑。

三、乡村振兴战略意在破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追求和发展现代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遇到城市发展与乡村凋敝并存的两难问题。这种畸形的状况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弊端。这其中,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和城市人口贫困化带来的城市贫民窟的广泛存在,就像姣好面庞上的道道伤疤,与光鲜亮丽的市容市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8年4月27日和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习近平谈到了中国的城镇化。他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中国不能让进城务工人员走上不归路,要给他们在农村留条后路,一旦在城里待不下去了,还能回到农村。他着重强调,决不能使中国出现贫民窟。决不能使中国出现贫民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庄严承诺,是社会主义大国领袖的庄严承诺。这一承诺展现了我们党破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普遍凋敝这一个世界性难题雄心壮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愧为向世界贡献出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贫民窟的根源之一,是乡村“不好在”、不舒适、不幸福,留不住人。有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谁还去投奔贫民窟、谁还去制造贫民窟?

猜你喜欢
贫民窟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