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祥 李 卫
粮食流通成本是粮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化表现。粮食流通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现代化的粮食流通体现为信息迅速、高效低耗。本文从“互联网+粮食流通”角度,阐述“互联网+”在粮食流通收购、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中应用,进而提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的主要途径及相应的保证措施。
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构建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着力加强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粮食流通设施现代化水平。所谓“互联网+粮食流通”,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粮食商品收购、储存、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物流环节的扩散、应用过程。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从宏观角度看,不仅创造了消费新需求,引发了新投资,开辟了就业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从“互联网+粮食流通”看,也为粮食行业的发展引进了新引擎,实现了农产品直供直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鲜多样的农产品。加快推进“互联网+粮食流通”,打造粮油网络经济,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加快粮食从田间到餐桌步伐,化解农民卖粮难,促进农民增收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粮食流通”,通过降低成本,从而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制造了利润空间。粮食生产具有“季节生产、常年消费,产区生产、全区消费”的特殊性,粮食商品在空间的转移,必然要求其在种植、收获、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及时性,互联网技术能够把相关的信息迅速传递到相关环节。种植农户及时了解到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情况种植粮食品种;收获时得到信息,如天气情况、收获设备的租赁情况及使用;在运输环节,粮食商品的流动过程始终是在网络环境跟踪下进行;粮食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依赖网络的作用。迅速、直接、及时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粮食流通各个环节的“伴侣”,成为农产品快速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工具,为大幅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其作用不可替代。
“互联网+粮食收购”,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以黑龙江为例,实施收购信息化管理。基础收储粮库建成粮食收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级平台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视频信息实时监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采集数据,实现农民售粮扦样、检验、称重、结算等环节全程信息控制,实时掌握粮食收购品种、数量、价格、质量等动态信息,有力促进了粮食收购规范管理。可利用IC卡实现从收购入库登记、验质到资金支付等各环节业务,使粮食收购的全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公开透明,还可避免一些粮库的检验员违规更改粮食等级,从技术上防范“人情粮”的出现,农民卖上了明白粮、放心粮,缩短农民售粮等候时间,减少了农民卖粮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粮食收购成本。
存储环节运用“互联网+粮食存储”,着力打造智慧粮库,提高储备粮管理现代化水平。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出入库、粮情监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和经营管理规范,促进了粮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开发储备人工智能可视化系统,进行可视化远程监管系统建设,全面、直观、及时掌握储备粮在库情况,更好地对储备粮进行计划管理、轮换管理、统计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储备粮全过程远程监管,减少了仓储环节的损耗。
运输环节运用“互联网+粮食运输”,减少中间环节,优选路径和运输工具,降低转运费用。互联网已经改造了旅游、教育、金融等多个行业,即越是信息不对称、市场大、交易环节多、成本高的行业,被互联网改造的空间就越大。在我国,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之间有着层层的中间环节,占据了产业链一半以上的利润。为此,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部分粮食企业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及种粮大户顺应大势,纷纷拥抱互联网,不仅及时地获取了生产经营信息及价格行情,而且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以黑龙江省“龙粮网”为例,其会员发展呈直线上升的局面,许多会员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让产销直接“碰撞”,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粮油产品的经营正和农业其它产品一道进入产销直运的新时代。
销售环节运用“互联网+粮食销售”,促使产销直接见面,订单精准,销售顺畅,满足了消费者需要。我国幅员辽阔,粮油产销区域跨度大,北方特别黑龙江省是农产品主产区,南方可以通过电商化落地消费,不仅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原产区农产品的良好质量,还将创造出线上店线下店结合的低价格消费新模式。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以销售引领生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商模式也能促进订单农业的大力发展。且以粮食交易所建设为载体,改变传统、分散、封闭的粮食市场营销模式,开展电子订单交易、电子中远期现货交易、网络化电子商务即网上商城等现代粮食市场营销模式。以粮食现货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为核心,有机融合粮食收储加工、物流配送、融资服务、营销网络、市场客户等粮食流通资源,采用统一竞价成交,统一资金结算,统一实物交收,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吸纳农户、合作社、经纪人和经营企业通过网络入市交易,满足了全方位多层次消费需求,网上销售降低了销售费用。
“互联网+粮食流通”贯穿粮食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对农民增产增收、粮食企业降耗增效、消费者满意消费,收到了实效,受到农民、粮食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为粮食行业减少流通成本、并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还要强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确实推进“互联网+粮食流通”。
粮食流通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市场信息分析和省、市、县、企业的四级市场信息监测系统,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发布粮食供求、市场价格和粮食流通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地为政府、企业、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如,以龙粮网和黑龙江粮油微信公众号及其他新闻媒体为平台,实时对社会公开发布粮食市场相关信息,避免各种利用消息炒作市场价格、扰乱流通秩序、制造紧张混乱的不良市场行为,提升服务能力
要积极研究应用新技术,完善粮食流通技术链,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物流技术是粮食流通产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应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应重点支持粮食流通的共性基础技术,如数据库系统开发、共性基础信息平台等研究立项,形成为整个粮食流通服务提供支撑的基础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条形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订货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自动跟踪技术等,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技术储备。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进行粮食流通规划、布局优化、路径优化等核心技术研究,利用科技支撑计划进行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带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粮食流通企业也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壮大企业的技术实力,降低粮食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