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实体店在盘点营收时发现,传统渠道的保健食品销量同比出现下滑,分析其中的原因得知,原来是被电商大大刮掉了一块,而与之对应的是消费者与不良商家的“私人恩怨”凸显。
在健康类产品零售领域,保健产品一直占主导。而在销售方式上,网店的销售量更是逐年增长。其实,网店最大优势就是价格,相比起线下实体店,网店的优惠幅度可达30%左右。搞大型促销活动时,价格则更加优惠。特别是一些高流量产品,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商家会大幅度让利甚至亏本销售,此时购买相当实惠。再者,如钙片、维生素片、名贵保健食品等,在网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特别是一些价格较高的保健食品,比线下购买更优惠。
网购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在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购物优惠和快捷方便面前,不少消费者已经从实体保健食品市场转移到各类网站。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有直销、实体店、会议以及邮购等,邮购包括网络、电话、电视等渠道,其中网购在近几年增长非常快。近年,保健食品销售量虽然环比有增长,但相比同期出现了下滑,网购或是其中一个因素。
网络销售保健食品的诱人蛋糕越做越大,不规范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各种虚假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产品以及违规添加药品的食品充斥互联网市场。从疾病健康角度看,违法违规的还是一些老问题,主要集中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以及壮阳、减肥等领域,像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目前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患者有刚需,商家易钻空子。
从全国及各地方药监部门近几年通报的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情况看,比较常见的违法添加药物集中在慢性病、男性疾病、减肥等,例如针对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的“保健品”中,有违法添加“伟哥”成分(化学名称为枸橼酸西地那非);针对糖尿病的产品中,有违法添加降糖的西药成分(如盐酸二甲双胍、格列苯脲);具有减肥功能的所谓“保健食品”中,有违法添加西药盐酸西布曲明成分;降压的所谓“保健食品”中,则有违法添加西药硝苯吡啶成分。当然,随着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违法添加的问题已得到极大遏制,网络销售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多集中在夸大宣传。比如玛卡一个原本只是有助提高免疫力的食品,被包装成壮阳保健品。
据介绍,由于我国互联网管理法律规法、互联网保健食品信息和交易服务的监管手段并不完善,加之有些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遵守,网上违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违法情形较为普遍。据了解,目前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兜售保健食品,采取“点对点”的消费模式,直接邮售给消费者,营销人员不与客户直接见面,不直接收取货款,配送与收款均由第三方物流完成,隐蔽性和欺骗性极强。
国家对网上销售药品有严格的监管条例,但没有专门针对网上销售保健食品的条规,还有《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宣传、销售等有规范,但没有明细到网络上。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保健食品的网络销售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目前我国虽已经有《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但基本不能对网络销售保健食品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条规的制定不是重点,关键是企业是否自律,是否要长远发展,而非捞一笔是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