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教学

2018-01-22 10:33李梦
师道·教研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范文语言文字词语

李梦

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语言文字教学上,因此,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应该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1. 初读时让学生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这是篇的整体感受。在具体教学某一部分时,也要先进行整体感受。不过,这时要求更高了,一般采用学生默读、指名读、教师引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鸟的天堂》,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读完第三句后,停顿要稍长,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2. 精读是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

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四段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抓住“抢”“夺”“插”“举”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到班长的机智勇敢。(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有的学生认为“猛”和“磨盘大的”两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们不仅写出了班长的动作很迅速,而且还显示了他对敌人的仇恨。(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砸”换成“扔”“投”“撇”“掷”等词,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这样,不仅进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还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3. 熟读阶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的。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吕淑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要动脑筋,要靠思维去创造。如果安排得当,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游离于阅读教学这外,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这种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语言文字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

语言训练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成功与否。所以要真正做到落实到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备课首先考虑。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形式训练?教师怎样进行指导?读的、说的、写的都应该根据整个教学目标通盘考虑,保证一定时间。

2. 训练贯穿全课堂。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转化为:以语言训练为主,以学生实践为主,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并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學,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 必须面向大多数。如积累语言材料和领悟语言规律的训练,教师应让多数学生有读书和说话的机会。尤其是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运用,这种训练,把原本单纯的理解训练转化为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范文语言文字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春色几许(简谱)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言文字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