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主问题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18-01-22 10:27黄继红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继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在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小学语文也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后教”环节中的师问生答模式难以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反而降低了语文课堂效率。因此,围绕课堂“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探讨的主要课题。基于此,通过论述如何锤炼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探讨利用主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问题设计;阅读教学

在“先学后教”模式下,教师在“后教”阶段的课堂提问中,其内容多是学生已经自主学习过的知识,具有简单重复的缺点。而且教师提问、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回答的形式难以体现“后教”对“先学”阶段的知识升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

主问题是教师围绕阅读中心思想,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升华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在“先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中可以对文章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对文章的重难点难以把握,要想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读,还需要教师针对文章的中心问题、主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文章整体角度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做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1]。

二、锤炼主问题的方法

(一)从文章题目入手

阅读一篇文章,映入眼帘的便是文章的题目。在阅读教学中,文章与题目的关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帮助学生进行锤炼的内容。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设计主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跨越了百年?文章中的“美丽”体现在哪?学生根据自主阅读都可以回答居里夫人的容貌美、性格美,例如“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个句子。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学生表达被居里夫人顽强精神而折服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那么我们看到的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则会立刻响应:“这就是美!”从而文章的题眼就被找到了,学生理解了“美丽”的真正含义。整个教学内容围绕题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使其更容易掌握文章的核心。

(二)从主要句子入手

语言文字是作者所感所想的体现,读者要想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则离不开对语句的品读。尤其是文章中的“句眼”,是理解文章的重点,一般学生自主阅读可以疏通文义、句意,但是利用“句眼”疏通全文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把握“句眼”对阅读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入手,抓住“句眼”設计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2]。

例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教师要围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贯穿全文的句子设计主问题,并围绕中心句提问:“同学们想要学会如何辨别方向吗?你们在野外迷路之后如何辨别方向?”在学生按照课本内容回答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对“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等等知识点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再度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同学们如何利用积雪辨别方向?”学生纷纷不解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沟渠里,阳光从南面照过来,因为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本文设计的初衷,帮助小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围绕文章的句眼,让学生可以理解文章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生活实践技能。

(三)从文章人物对话入手

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式,学生掌握关于人物对话的主要句子,那么关于人物的特征也就很好理解了。

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晏子和楚王的三次对话进行,提出“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对三次对话进行探讨,如“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可以看出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表现得不卑不亢。经过学生与教师的多次交流,最后总结得出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辩、机智灵敏又热爱祖国的外交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对本文的人物特征进行很好的把握,同时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而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从教学学情入手

主问题的设计可以围绕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因此教师设计的主问题也需为学生服务。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关注点等从文本中设计合理的主问题。

如《中彩那天》一文,要让学生理解文中父亲抉择的道德意义无疑是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主问题“父亲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车,他得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父亲得到自己良心的安宁,也获得了别人的信任。这时学生就可以理解父亲做出的选择,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所以,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入手来进行主问题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主问题,以此层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4):355-356.

[2]孙丽.点燃思维的火把:小学语文课堂主问题提问的艺术[J].课外语文,2015(22):73.

注:此文为广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策略研究》(立项编号:1201574578)研究成果。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