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一个云雾缭绕的山寨(有删节)

2018-01-22 11:37
中国广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佤族红木雨声

【流水声、佤族原生态音乐

播音员:广播特写《翁丁,一个云雾缭绕的山寨》

【雨声、木鼓声、佤族民歌《加林赛》

记者:他们在我的眉心点了一个黑点,这是什么?

依噶:“摸你黑”。

记者:是什么意思呢?

依噶:是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旁白:“摸你黑”是翁丁村欢迎客人的仪式。翁丁是云南省沧源县的一个佤族小村落,只有105户497人,它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依噶:这地方只要一下雨就起雾,现在雾还少,雾大的时候50米以外就看不到了。

旁白:我从北京飞行3000多公里,又坐车绕过无数座山来到这里。正赶上雨季,佤族姑娘依噶是我的导游。(雨声)

依噶:我是这个部落土生土长的,我的佤族名叫“依噶”。这个村落有400年了,总共八代人!这里进去就是入寨的主寨门,是这个佤族部落唯一的通道。

旁白:依噶在这个村里出生、长大,后来去沧源县城读书,毕业后出去打工。翁丁成为生态旅游景区后,她回来当了导游。

依噶:1987年出生的。我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笑)

【雨声、脚步声

旁白:走进翁丁村,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茅草屋瞬间震撼了我。

依噶:这个茅草是野生的。这个草的质量很好,如果稻草3年了的话,要全部翻新。

【雨声、村民在劈竹子

依噶:这个房子主要是竹木结构,杆栏式建筑。杆栏式建筑主要是隔潮,我们这边一下雨湿度挺大。你看这边一小间一小间的,是我们的粮仓,也是做成吊脚形式的,隔潮。

【雨声、依噶和村民打招呼

依噶:老人家骂孙子。(笑)

【雨声、远处有村妇在唱佤语歌、流水声

依噶:这是水塘,防火水塘。寨里人把废水集中排放到这里……

【雨声、远处有村妇在唱佤语歌

依噶:这边可以看见佤族居住的(寨子的)层次感,因为佤族是按辈分居住的。晚辈住的房子不能比长辈高。

记者:你们家现在也是这样吗?

依噶:我们家现在也是这样的。

【雨声、敲木鼓声

旁白:翁丁的村民会为一只木鼓搭一座专门的吊脚楼!佤族人相信,木鼓声有灵性,能通天。木鼓由百年老树的树干掏空制成。因为两边掏空的程度不一样,同一只鼓可以敲出两种声音。

依噶:一个高音、一个低音。(敲鼓示范高低音)高音是女人的声音,低音、沙哑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敲鼓)左手原地踏步,右手交换节奏。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就这样,很简单的。来,你也试一下。

记者: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因为要左右手分开,很容易变成两个一样的。(笑)

【雨声、鹅叫声、猪叫声

依噶:那家人在做祭祀,是祭祖。这一天应该是他们先人去世的那一天。他们家要杀一头猪祭祀他,请他们族人还有亲戚朋友一起来吃。

旁白:沿着寨子的石板路拾级而下,我随依噶来到翁丁的寨主家。

依噶:这位是杨寨主,这位是寨主夫人。寨主夫人跟我是一个家族的,她是我爷爷的妹妹。杨寨主是这个地方的第七代传人了。

记者:你好!你好!你好漂亮!

依噶:这个寨子就是他们家创立的,这个位子(寨主)是世袭的。我们这里生了小孩,必须要来寨主家祠堂里祷告,他才算是寨子里的一员。去世的时候也要到这里说一下,然后他就从这个名单里被划掉了。

旁白:翁丁的女人也抽烟,抽的是自己种的狼烟,味道很特别,多雨潮湿的季节可以驱蚊防虫。寨主夫人不会说汉语,一直对我美美地笑,露出一口黑黑的牙。

【火塘上的茶水沸腾了、喝茶声

【老人佤语讲述《司岗里》、佤族原生态音乐

旁白:“司岗里”在佤语里的意思是山洞和葫芦,它是佤族人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也被称作是佤族的“百科全书”。佤族没有文字,《司岗里》就是在火塘边口耳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佤族原生态音乐(扬起,压混)

旁白:回到北京,翁丁村的《司岗里》和村民的歌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翁丁这个神秘又生机勃勃的小村寨,让我魂牵梦绕。

【佤族民歌《月亮升起来》:花在山间开放,云在天空飘荡,琴在手中弹响,歌且没人对唱;马铃薯叶纷飞,鱼儿也会流泪,走过千山万水,只为回到你的身边……

旁白:2017年8月,佤族作家伊蒙红木的作品《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得了第八届湄公河文学奖。为了采访伊蒙红木,我又一次来到翁丁,来到这个云雾缭绕的地方。

【村民唱民歌

伊蒙红木:我是2004年第一次来。因为在我的家乡,已经没有翁丁这样完整的佤族文化保存,我来的时候就特别震惊。有些东西在发展过程中会遗落、会消失,我能做的就是用文字把它保留下来。

旁白:从2004年开始,伊蒙红木参与了沧源县的佤族文化普查项目,走访了几十个佤族村寨。看到翁丁的第一眼,她就想:一定要保住这个村子!2007年,她和同事们一起把翁丁申报成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寨子里小孩的嬉戏声

记者:你前前后后来翁丁来了多少次?

伊蒙红木:我都数不清楚了,可能有上百次了。(小孩用佤语和伊蒙红木说话)他说他奶奶在那儿,就是织布的那一位。我叫她姐姐嘛。(笑)我每次来翁丁就要来她这个铺子坐一下,喝一下茶,吃一点米粉。你看她卖的东西很有特色的。你看民族包包,都是麻编的,山上的麻。

【石板路的腳步声、鸡叫声

记者:现在是下午的六点一刻,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餐的时候。

伊蒙红木:对了!村民都回来了,他们会把火塘扒开,加一下柴火就开始煮饭了。你看,炊烟都已经冒出来了……(猪叫声)猪叫了,猪也饿了。(笑)

记者:你看,2004年你也来了,现在是2017年了,你看这个寨子有哪些地方变了,有哪些地方没有变?

伊蒙红木:它的房屋居住、民族特色保存下来了,包括它的腰机织布,包括祭祀神灵,这些都是从古代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变化最大的就是它的经济,我们看到好多家都在出售自己的手工艺品,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

【村妇在自己家的店铺前唱佤语民歌,唱一句,笑一笑,接着又唱

旁白: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翁丁,他们喜欢佤族服饰、背包、芦笙,有的跟村民定制麻衣、茶叶。

【芦笙吹奏

【沧源县“摸你黑”狂欢节现场声

【大型歌舞剧《族印·司岗里》演出实况音响,记者专程来看演出的游客

旁白: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古老的寨子压力越来越大,翁丁村民们想出了一个应对办法,就是建一个新村。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59户(一半多的)村民入住了。村民肖文军告诉我,和在翁丁老村一样,一户一幢楼。

伊蒙红木: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旅游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当然也会因为旅游有一些东西会流失。旅游必然要从外面冲击进来一些现代文明,年轻人可能就逐渐抛弃自己传统的东西,趋向于融入潮流。再过几十年以后,翁丁人还能不能在自己的血液里完整地保留原有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丛林鸟叫声

旁白:翁丁村外面的山上,有两处可供游客观赏的崖画,那是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沧源的佤族崖画一共发现了11处,大多在深山老林里的峭壁上,伊蒙红木每一处都去考察过。

伊蒙红木:每次我陪人去看崖画,从来都不会觉得累。因为是一种朝拜的心理,一种精神高地在那里。3000多年前甚至更远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把他们的艺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思想留在那里。

【佤族原生态音乐

旁白:导游依噶告诉过我,他们家在新村也有一幢房,只是还没搬,老人还在犹豫。依噶和爱人商量好了,孩子大了,到了分家的时候了。他们在寻找地,要盖自己的房子。要不要建火塘,还不确定,但她一定会给孩子讲“司岗里”的故事,就是她小时候在火塘边听到的那些故事……

【老人佤语讲述“司岗里”:哎……地球形成,人类诞生,我们阿佤人来自“司岗里”。穿着树叶编制的衣服,穿着茅草编制的鞋子,我们住在一个山洞,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根来自“司岗里”,我们同饮一条河,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哎……哎……(渐隐)

主创人员名单

策划:赵薇

采访:赵薇、周彬、李健飞

撰稿、旁白:周彬

编辑制作:孙峥、刘辉

录音:林强军、秦梓元

片头播音:姚红

視频制作:初熙

业务指导:李宏

英文编辑:冯颖

英文译审:蔡骏、赵文俐

猜你喜欢
佤族红木雨声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雷雨》中的“雨声”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雨声说些什么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