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工业部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
解放后的东北,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将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建设东北工业基地。为支援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中央调集了一大批干部充实到东北经济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
在去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团代会时,东北局通知我先到沈阳集合。一到沈阳,我就去看望王鹤寿,他当时是东北局副秘书长兼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简称东北工业部)第二部长。王鹤寿平时对人不苟言笑,实际很热情。我对这位延安时期老领导有很好的印象,所以专门去看望他,他要我留在沈阳工作,我当时没有思想准备,回答说等开完会回来再说吧。不久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要调我到东北局,北大老同学韩天石(当时在东北局青委工作)希望我到东北局青委,王鹤寿则通知我去东北工业部报到,说是东北局的决定。我当时也很愿意做经济工作。这样,建国前夕的这一决定,成为我大半生从事经济工作的开始。
1949年6月我调入东北工业部。被调入东北工业部的这批人中,有的搞过工业,如柴树藩在鞍钢解放时就做过军代表;唐克在齐齐哈尔市工作时,当过公共事业局局长。调我到东北工业部,无非是我上过大学,比较年轻,身体好,到新的岗位能很快适应工作。
东北工业部,1946年在哈尔滨成立。东北全境解放后,从哈尔滨搬到沈阳。当时,东北工业部统管东北地区轻、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是东北人民政府主管工业的部门。第一任部长王首道调中央后,陈郁接任部长,邵式平担任副部长。我到东北工业部时,部长还是陈郁,他曾长期在苏联学习,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是中央候补委员。陈郁调中央后,王鹤寿担任部长,副部长是吕东、安志文和乐少华。吕东曾担任辽东财委副主任,在晋察冀担任过印钞厂厂长,长期抓经济工作。乐少华同时兼军工局局长。夏耘是秘书长。
东北工业部的办公地点在沈阳市和平区马路湾街心广场西侧的一幢三层楼房里。这是一幢日伪统治时期的建筑物,外面镶嵌着米黄色瓷砖,楼下一层是当时市内规模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东北工业部就设在楼上。
东北工业部是综合性管理部门,实际是管理东北工业的司令部。这个部的特点是办事快,不扯皮。
东北工业部的直属企业有鞍山钢铁公司、本溪煤铁公司和抚顺矿务局,并负责管理有色局、化工局、建材局、机械局、电工局、轻工局、纺织局、电业总局、煤矿局、兵工局和后来成立的石油局等工矿企业管理部门。东北工业部内设计划处、经理处、基建处、设计处、人事处、行政处、卫生处、专家办公室和部长办公室等业务处室。
计划处是东北工业部里的大处,业务范围很广,组织机构比较庞大,编制198人,实际工作人员180人左右。处长是柴树藩,我担任副处长。不久,柴树藩调中央工作,我接任处长。副处长是余建亭、赵岚和王之玺。
东北工业部对计划工作非常重视,从哈尔滨搬到沈阳不久,1949年1月12日就发布了《关于建立各级计划机关的指示》,决定成立工业部、局、直属公司、分局、厂、矿各级计划机构。明确规定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的工作任务是:(1)了解东北工矿的全面情况;(2)在财经委员会的整个财经计划下,制定东北公营工业计划(包括生产计划、修复或建设计划);(3)审查各局的生产计划与修复或建设计划;(4)通过报告制度及巡视工作,检查生产计划及修复或建设计划的进行情况;(5)研究与规定各业经济定额,作为检查推进工作之准绳;(6)出版刊物总结和交流工业建设的经验;(7)关于技术工作经验之总结及一般指导事宜;(8)提出上述工作之报告。
在《指示》中,对工业部计划处处长配备、机构设置和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设处长1人,副处长1—3人,处下设:(1)冶金室:负责有关钢铁、有色金属、金矿各业计划之审查、制定、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2)煤矿技术室:负责有关煤矿林木各业计划之审查、制定、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3)机电土建室:负责有关机械电气各业计划,及一般机电土木建筑工程计划之审查、制定、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4)化工輕工室:负责有关化学、轻工、纺织各业计划之审查、制定、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5)综合计划室:负责有关东北综合计划之审查、制定、检查及调查统计等事宜。(6)资料室:负责本处图书资料之保管整理,搜集编译及出版刊物等事宜。(7)秘书室:负责本处一般行政、文书、人事、事务及不属于各室之工作等事宜。(8)工程师室:负责有关工矿设计及技术问题之咨询指导等事宜。
在《指示》中明确要求各局、各直属公司内成立计划处;在各分局、公司、厂、矿下面成立计划室或计划科。规定了工业部计划处与各级计划机关是工作指导关系,要定期召集计划会议,检查与布置工作,总结经验。
当时东北地区各个省都设有省工业局,东北工业部归东北财政委员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