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国
前不久,新华社发表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引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他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华社文章详细剖析了当前少数地方、部门及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这些问题归纳表现为十个方面,涉及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文风、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调查研究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四风”利剑出鞘,霹雳风暴让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成过街老鼠。但顽固的“四风”并没有完全消声匿迹,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堪称是四风“新变种”,是“四风”借助新形式新表现余烬复燃。
譬如下基层调查研究热衷于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这岂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再如以会议落实会议,重开会、听汇报,行动少、落实差,虚晃一枪,实干不足,这岂不是官僚主义?还有“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过去的“管卡要”變成现在的“推绕拖”,这岂不是工作上的享受主义?为了不犯错、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推诿塞责,这岂不是不作为不尽责?
四风“新变种”危害党的事业,损害政府形象,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刹住。遏制“四风”余烬复燃,关键在于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地锻造过硬作风,用党的优良作风抵御“四风”的回潮与反复。
这需要四管齐下,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责任担当,心中时刻装有人民,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强化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对不干事、不作为,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及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干部,需严肃批评教育,违反党纪条规的要严格依照规定追究责任。四是强化群众监督,人民监督政府才能永葆政府的活力及前进的动力,要把群众是否满意做为考核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导向、重要指标及举措,如此,方能时刻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