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建 促进乡村振兴

2018-01-22 09:47南京市委研究室南京市江宁区委
群众 2018年1期
关键词:强村江宁富民

南京市委研究室 南京市江宁区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江宁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把实现富民作为最根本的追求,以田园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三农”工作、建设田园乡村、助推富民强村的核心引领作用,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牢牢把握富民强村的大方向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富民增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发展方向上,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省党代会“两聚一高”、市党代会“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富民作为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明确了聚焦富民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富民行动,坚决打贏聚焦富民主攻仗。

在发展理念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把乡村富民作为主抓手和着力点,把“让农民更富”的目标贯穿田园乡村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掘江宁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着力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旅产业,推动有形的生态资源向无形的富民资产转化,让乡村建设发展更好地惠及于民。

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南京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点上示范。制定出台“五朵金花”规划设计方案,成功打造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第二步:全面推开。“五朵金花”取得良好成效后,将其移植、推及到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不断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内涵。第三步:提档升级。制定出台《关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五年行动计划》,以“盆景变成百花园、农村变成大景区、大学生变成创业者、农民变成富裕户”“四变”工程为引领,全方位打造“诗画江南、大美江宁”。2017年,佘村王家等4个村庄成功入围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成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样板区。

坚持以党建服务为基石,建强推动富民强村的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江宁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转变服务、创新方式、搭建平台,为推动富民强村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强化服务意识,践行为民宗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拿出不言苦、不怕累、不畏难,亲力亲为干、扑下身子干、敢于担当干、创新办法干、凝聚合力干的“三不五干”精神状态,冲在了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做到有难党支部带头先“闯”、有苦党员先“吃”、有利群众先“享”,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大家干。各个基层支部坚持“打开门”听意见,健全农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建立村民理事会、项目理事会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村社、走进庭院,与大伙一起商议“田园乡村怎么建、建好之后怎么管、遇到难题怎么办”,真正变干部“大包干”为党群“共谋划”。

壮大服务队伍,加强组织保障。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田园乡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大力实施“党建强、服务优”工程,组建了“党支部+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组织”的“1+3”党建组织体系,在田园乡村示范村共成立20个党支部、38个党小组,由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创业能手担任党组织书记,并选派一批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新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21”工程,引领村(社区)书记当好推动发展的“领头雁”、深化农村改革的“实干家”、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强化田园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拓展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能力。在区委统一部署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富民之路。搭建创业致富平台。把田园乡村作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乡贤回归的新载体,通过农民创业指导、农家乐经营、专业技能培训等,让当地村民找到了更多致富的“门路”。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预审代办不见面审批”向农村基层下沉,建设了一批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农民进入中心即可办理19大类151个民生和社会事项。打造党建创新平台。完善“党建e家”平台功能,创新打造出一批“红色物业”,切实将党的建设与村庄治理深度结合,有力推动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坚持以先行先试为理念,用心走好富民强村的实践路

抓好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富民强村的“牛鼻子”。江宁区把“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于田园乡村建设之中,在基层党建、富民强村上作出一系列先行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富民的江宁经验。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江宁的农村党建富民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真正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转变了过去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再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只算短期账不算长远账,而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通过不断学习借鉴浙江、成都等先进地区田园乡村建设经验,开展农村党员冬训、“双提升”培训、村(社区)书记轮训,广大党员干部的思路、眼界、能力显著提升,不再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结合江宁实际,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坚守初心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江宁的成功之处在于,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让群众“口袋”、集体“钱袋”、村民“脑袋”三个袋子都鼓了起来。富了群众的“口袋”:村民收入快速增长,资产实现同步增值。示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是当年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富了集体的“钱袋”: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石塘村的夜合山茶叶合作社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横溪街道改建和新建的体育训练中心、乡村酒店等经营性资产超过1000万元。富了村民“脑袋”:每个示范村都建设了不少于7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活动载体,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知识讲座、能人论坛、技能培训班,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调研组成员:梁爱国、陈福舟、吴孝江、王飞、朱明、朱浩)

猜你喜欢
强村江宁富民
刘江宁作品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迈上新征程 奔竞新瓜沥 “浙沥红荟”绘出强村兴产“共富图”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强村领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精准扶贫——泉州市老促会联系点“强村富民”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