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系统化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立足“产业兴旺”,打造特色田园。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避免农业产业发展“千篇一律”的局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着力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总抓手,围绕“选择优势、壮大主导、提升特色、做强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做强农业的基础上,推进“接二连三”,借助打造全域旅游的东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的特色农产品,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前后延伸,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立足“生态宜居”,妆点美丽花园。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底色。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努力把农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美丽花园”。要不断彰显自身特有的民族风情,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呼应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全面完成“263”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坚持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绿色清洁能源利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立足“乡风文明”,构建文化公园。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要在精神生活上做文章,挖掘并彰显好各地文化,让特色文化“浓”起来。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文化载体“活”起来。巩固提升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中坚力量,引导培育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组建提升各类文化体育艺术团体,把各类人才“用”起来。运用各种载体,放大典型示范引领效应,传播正能量,把先进典型“树”起来。
立足“治理有效”,共建幸福乐园。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群众安居乐业、安定和谐的“幸福乐园”。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重视完善并执行好村(居)民自治制度,做到“四民主两公开”。既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依法治事、依法管事、依法办事的水平,又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凝心聚力促发展、保和谐。
立足“生活富裕”,建設美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保障。要坚持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服务业等,通过二产、三产“反哺”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拓宽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渠道,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坚持菜单化、动态化,针对不同类别贫困户,“量身定制”具体帮扶方案,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