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毓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教学 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74-02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数学课程标准》反复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经历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体验知识的形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经要让学生认识到,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体验教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生活情境、语言情境、悬念情境、信息情境等,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先创建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即让学生用卷笔刀削手中的铅笔,告诉学生削好的这一段是圆锥体,这样学生很容易指导圆锥是圆柱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探究问题:圆锥体的体积如何求呢?学生猜测并分组实验。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使学生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效激发。
二、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体验教学。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把现成的书本知识或理论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要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关键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进行自主探索,并有意识的去感受和体验探索问题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过程中策略的形成新旧知识的冲突和协调,体验受挫的焦虑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教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思考、交流、探索的机会和平台,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新知探究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主人。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先让学生观察1/4、1/5、3/4、9/25、7/3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猜想,上述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可能会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能会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为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问:“这样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有啥特征?”学生讨论后作答:“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或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30还有因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互动中体验数学。
四、在实践与反思中体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體验,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