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月霜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其具备理解、使用、管理、评价技术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偏重培养学生使用技术的动手能力,而忽视了评价、交流技术的能力。本案例中,笔者在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课堂展示后,对《设计的评价》教学进行思考、改变,展示了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理解技术、形成技术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通用技术 设计的评价 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42-01
案例背景:
《设计的评价》虽然在教材中只是单薄的一节内容,却是全面形成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一环。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课时有限,教师常常将《设计的评价》变成了简单的打分。所以,学生在学习后,对于产品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直觉评价阶段,许多好做法、想法,只能变成昙花一现。
笔者也正是通过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课堂展示,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设计评价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说”中体验技术的内涵与评价的快乐。
案例实录:
一次通用技术课上,教学内容是《设计的评价》。为了让学生“做中学”,我精心设计,设置了购买手机这个情境,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移动网络,综合比较各类手机的优缺点,体验评价设计的过程。课堂学生参与度很高,气氛热烈,上完课的我也沾沾自喜。
课后,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孩子走到我跟前,神秘地拿出一个小玩意儿,得意地说道:“老师,我自己做了一个手机支撑架,您看看怎么样?”只见这个手机支撑架橡皮大小,用木板制作,轻巧便携;侧面可以抠出两个小撑脚,转动两个小撑脚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手机调节手机支撑角度。摆弄了几下,我爱不释手,这真是一个结构精巧、创意满满的作品。想到刚刚的上课内容,我对“黑镜框”说:“你做得真棒!我们刚刚学习了设计的评价,要不下节课我们让全班同学来评一评?”“黑镜框”腼腆地一点头,算是答应了。隔周的通用技术课一开始,我就让“黑镜框”来到讲台,心想着上节课学习了设计的评价,应该能有一个美妙的互动,就让“黑镜框”自己介绍起他的得意之作来:“这个东西是个手机架,它边上可以抠出来,可以这样……还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把手机卡上去。”“黑镜框”说完三个“这样”便戛然而止,台下同学们却是一副觉得迷茫的表情。我很是着急,赶忙帮腔:“你的结构是怎么做到的?再说说其他的特点。”“黑镜框”补充解释了两句结构特点,却仍是说不出更多。眼见冷场,一个“小机灵”说了句:“哎哟,不错哦!”我赶忙问他:“你来给大家评价一下这个作品!”可是“小机灵”却只能说出结构精妙这一个较为抽象的优点,却没有发现轻巧便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独特创新等等优点。回座位的路上,“黑镜框”的眼镜滑低了。没想到一场优秀作品的学生展示,却以这样寂寞空虚冷的方式结束了。思考再三,失败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将评价的方法变成自己的能力。
评价的作用不仅仅在品评别人的作品,更在于能在自我反思提升。所以,我改革了之前的教学设计,将《设计的评价》一节内容放在“木笔筒设计”项目之后,当学生体验完整设计的过程,有了自己的作品后,再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课堂上,我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评价依据、根据评价依据“比一比”作品的优劣,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来“说一说”——通过开展班级笔筒展会的形式,设置了“毛遂自荐”、“公司评议”、“名优产品评选”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来制定评价依据、自评自己的作品。
案例反思:
1.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不仅仅有动手实践,更需要动嘴。使用技术需要理解技术、评价技术的能力固然重要,可是技术素养内涵丰富,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教师在全面培养学生技术素养时,不可过分偏重使用技术,只关注动手实践活动,更要注意评价技术这一类内容的教学。
2.辨别学生是否真的懂了,一定要看他们的反馈情况。学生没有自我的反思加工过程,等到再现、运用知识的时候,会发现也许漏掉了很多重要的小诀窍。学生说得出的,才是学生弄懂了的,才是能在脑中也留得下的思维模式、经验。
3.目标决定了高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是课程对于学生发展价值巨大。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要有学科自信,要敢于为每一堂课制定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
4.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准绳。在设计各方面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越俎代庖。评价时,将学生当作主体,就能够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意义,让评价不再只是学生害怕的考试。
参考文献:
[1]黄懿,刘立.技术素质的定义及内涵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8):137-139.
[2]钟彩丽.小班化背景下通用技术作品评价的“三方四性”[J].教育研究與评论:技术教育版,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