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五年来,在对日汉语教学研究领域中,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五年中这一领域发表的相关论文,概括评述这五年里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的类别及主要方法,总结近五年来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并指出目前对日汉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五年 对日汉语教学 研究 综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吸引了全球更多的关注,继而掀起了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数量高达4000万人,其中,仅日本的汉语学习者就突破了200万人。日本自2005年6月成立立命馆孔子学院以来,共创办了13家孔子学院和7家孔子课堂。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对日汉语教学,与此相关的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层出不穷。本文以近五年来撰写的学位论文(87篇)以及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对日汉语教学论文(29篇),共计116篇论文为依据,总结近五年来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以往的研究趋势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以期促进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一、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类别
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近五年来,对日汉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年变化和深化。研究重点总体可分为三大类,即对日汉语课堂教学、日本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和汉日跨文化交际研究。
如:赵子奇《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教学策略》,计丹岩《对日本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初探》,孙丹《汉日同形词比较与对外汉语中的同形词教学》,谢郴伟、徐开妍《基于HSK甲级形容词的汉日同形词研究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贺宁波《日语汉字词对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即解决办法》等。
3.语法方面
如:周鸿雁《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胡楠《针对日本留学生习得量补式复合词的教学探索》,姜彬彬《汉日语序对比对对日汉语教学的启示》,肖颖媛《列举结构的汉日对比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浮根成《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等。
4.教材以及具体课堂教学
如:津田量《日本汉语教材综合研究及分析》,姜江《中日中级汉语文化教材对比分析》,杨笛《论对日汉语初级教材编写——以日本三所大学的公共汉语一年级教材为例》,王蓓华《汉语的日语借词与对日汉语教材编写建议》等。
(二)习得研究方面
如:高霞、佘松涛《英、日学习者习得介词“跟”的偏误分析》,刘凤芹《日本国内大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分析》,梁玉瑾《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对汉语习得的影响解析》,江文琴《日本留学生疑问句习得研究》等。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
如:吴丽君《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汉语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王云飞《中日文化差异与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孙立群《日本文化的暧昧性与对日汉语教学》等。
(四)其他方面
主要有对日本孔子学院的介绍,或对日汉语教学总述等方面的少量论文。如常莉莎《日本孔子学院研究》,王洋《试探对日汉语精读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等。
二、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
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对对日汉语教学进行了探讨。这五年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描写归纳法、定量分析法等。
(一)对比分析法
通过汉日两种语言、教学方法、不同教材之间的对比,或者对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偏误进行对比分析等。
如:肖琳《日本学生“副词+是”构式的习得研究》,陈浩《汉日同形词对比及汉语教学策略》,刘微微《日本学生习得汉语祈使句的情况考察及偏误分析》等。
(二)描写归纳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现象的阐述,对学习过程中偏误的描述,对教学法的描述,以及对理论的归纳等。
如:余勤志《日本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难易度考察及偏误分析》,刘佩琼《对日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运用——以一对一》,孙立群《日本文化的暧昧性与对日汉语教学》等。
(三)定量分析法
这是通过对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或者是对所得实验数据加以分析,或者对学习者语料的分析量化偏误率,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如:叶晓云《日本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实验对比分析》,张燕《日本留学生副词“都”得习得研究》,牛骥《日本留学生汉语“是”字句习得顺序研究》等。
三、统计数据分析及思考
(一)论文的数量
从上述图表可以得知,近五年发表的学年论文中关于对日汉语教学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長的态势。2013~2014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2010年的近四倍。
相对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不管是总量上,还是每年发表的量上都不能望其项背。在29篇期刊论文中,发表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四大汉语学术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仅占17.24%。
(二)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针对日本汉语学习者的专题研究,涉及第二语言中“教”的方面,也有“学”的方面,具有明显的“对日”性质。作为教学的主体,日本学生在对日汉语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一点在学者和专家的论文中可以看出来。另外,这五年陆续出现了一些针对中日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研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字词教学
中国汉字和日语汉字的相同点往往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对字词教学中汉字部分方面的研究居多,但研究多停留在文字的不隐性部分,而对两种文字中的不同之处研究甚少。
2.文化endprint
国际主流跨文化交际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跨学科,二是研究方法讲究实证。所谓跨学科是指国际跨文化交际的主流学者们经常会对发生在不同组织、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研究。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或实践出发,提出问题,然后采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来回答或解决问题。如果从这两点出发来纵观我国近五年来的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发现,我国研究的技术水平与国际主流研究还相距甚远。国内的研究缺乏严格的科学方法,不少标题为“……的研究”的论文,观其内容,看不到任何研究的成分。这些“研究”既不能解决也不能回答跨文化交际中的任何理论或应用问题,而只对某些概念进行翻来覆去地讨论和评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纵观这五年的对日汉语教学研究,不难看出学者们从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这几年的研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比较重视理论引证,同时关注结合国际先进的理论和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对日汉语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
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日益受到关注。江新曾在1999年针对国内四份主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期刊在1995~1998年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在当时的汉语习得和教学领域,研究以理论介绍和经验描述为主,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比较少,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欠缺。近十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学在全球的推广,学习者的特点日趋多元化,教学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因此采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遗憾的是,近五年来,对日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采取对比性和描述归纳性论文所占比例远远高于量化分析论文,研究缺少数据支撑。我们说缺少量化分析,并非认为量化研究应该代替定性研究,也不是认为量化研究比定性研究更科学。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适应性,我们提倡的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另外,从材料来源看,大多语言材料来自对学生作业、试卷及中介语语料库文本的统计、分析和描写。研究者对这些语料的产生及其具体情境并不了解,且材料来源较单一,或全部來自语料库,或是课上收集的作业,因此很难对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相互印证,在解释时,自然降低了论证的可靠性。
(四)其他方面
通过对这五年间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论文作者单位的统计和排名分析,发现学位论文作者单位里,排在前5位的单位是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作者单位排在前5位的是,黑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和渤海大学。从中不难看出东北三省是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这些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对日汉语教学研究的学术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1]季露璐,王幼敏.近十五年年来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述评[J].国际
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4).
[2]陈钰,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趋势分
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2,(1).
(夏迪娅·伊布拉音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83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