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18-01-22 00:26贺永红
学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贺永红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是小学教师搞好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59

数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数学问题的来源往往都是生活,经过人们的归纳将其转变成为数学知识,从而解决更多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加减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确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因为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有活力和灵性,任何远离生活的数学内容都是空洞、枯燥无味的,也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它将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正因为这样,数学的教与学应该注重现实生活体验,把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变为“生活中学数学”,从而使数学富有生活气息。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教授对中外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测试,问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外国学生听到问题后,马上拿下自己的手表,开始拨表针;而中国学生呢,听到问题后急急忙忙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由此可见,很多中国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只会刻板地将数学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很少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无形中把数学和生活脱节。 受此启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在生活中时常能显现它的影子,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不但要用到数学,而且也能学到数学知识。学生对身边的数学往往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自觉性,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使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化。在二年级的学生学过长度单位后,可以布置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和宽等作业,通过此类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级学生课后进行“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学生进行“我的设计”等活动,既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又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提升。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把书本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而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真正愿学、乐学数学。

三、走进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方面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在。在数学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从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数学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设计中,可这样设计:同学们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吗?把自己的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这些比较有趣的内容作用也很大,比如我们去商店买袜子的时候,仅仅需要用自己的拳头比划一下,便可以知道这个袜子是不是适合自己。这些都是用人的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了圆的知识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车轮的形状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行不行?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进而激发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四、回归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即教育”,说明生活就是教育的源泉,它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所在。比如一年级学生很多在上学前便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若让其在生活中应用便会比较困难。若是无法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知识也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如在学习完分类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或者书店看物品的归类,然后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的物品然后分类,这样不但可以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学生。再如学完“按比例分配” 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自己住宅楼上每户应付的水费或电费是多少;学了“利息”的知识后,引导学生算算自己存储在银行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利息。还有,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尝试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

通过这样一个实际测算过程,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测算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参考文献:

[1] 潘顺花.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J].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10).

[2] 崔飒.小学数学生活化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