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惠
鳍足家族大盘点
鳍足家族现存三个科,分别是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这三个科又可归为两大类:耳海豹类和无耳海豹类。
海狮科和海象科的动物因为都有一对可爱的小耳壳,因此被称为“耳海豹类”。科学家推测,耳海豹类动物可能起源于熊类。这些耳海豹们的肺活量很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在水里游泳时,主要靠前肢划水推动身体前进:在陆地行走时,“手腕”向外呈90,翻出,支撑在地上,后肢则折叠到体下,将身体向前顶。通过四肢的默契配合,耳海豹们就能在陆地上自由行走啦。
海豹科因为只有耳孔没有外耳壳,因此被称为“无耳海豹类”。科学家推测,无耳海豹类动物可能起源于鼬类。与耳海豹类相比,这些无耳海豹类动物肺活量较小,氧气多储存于血液中,更适合深潜。在水里游泳时,主要用后肢划水推动身体前进:在陆地行走时,后肢不能向前折叠,必须靠身体的蠕动来行走。
海狮科共有七个属,其中两个属被统称为“海狗”,另外五个属被统称为“海狮”。所以海狗和海狮是近亲哟。
海狮科的动物能在陆地上走出8千米/时的成绩,一点儿不亚于人类步行的速度。此外,海狮科动物受过训练后甚至能爬梯子呢。
海狗家族秘密多
海狗的颅骨很像熊的颅骨,因而也被称为“海熊”。
“海熊”并非海狗的专属别名,其实海狮科的动物都会被称为“海熊”。
海狗的耳壳只有约5厘米长,内部有软骨,外形又尖又挺,就像精灵的耳朵。
海狗长着长而敏感的胡须,以此来感知四周是否存在食物或天敌。
海狗的前肢很长,五根手指上仍有已经退化了的指甲,手指长度从外向内越来越短;后肢比较短,可以转到身下,帮助其在陆地上运动。
海狗的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但嗅觉欠佳。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海狗的生活环境较寒冷,寒冷的气候限制了气味的传播,从而造成嗅觉的退化。
海狗先生与海狗女士的区别在于:雌性的皮毛颜色较浅,雄性不但皮毛颜色较深,而且颈部的毛更浓密。
海狗家族的新生儿皮毛为黑色,并会在一年内转为与成年海狗相同的颜色。
还记得海豹宝宝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的吗?
中文学名:海狗
别名:皮毛海狮、皮毛海豹
明星小档案
所属科属:海狮科/北海狗属、南海狗属
分布:遍布世界各地
除了生活在白令海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海域都有海狗的踪影。
种类:2属8种
外貌: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前后肢都有5个指头,指间有蹼,形成鳍足,尾巴短小;全身覆盖着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体色一般呈白色、棕灰色或黑棕色
体形:(以北海狗为例)北海狗是最大的海狗,成年雄性体长约为2米,体重270多千克;成年雌性体长约为1.5米,体重130多千克
海狗的别名包含着一段令人伤心的历史。
惹来杀身之祸的皮毛
海狗拥有一身浓密细软且油光水滑的皮毛,因而被称“皮 毛海狮”或“皮毛海豹”。但这一身漂亮的“皮草”并没为海狗 带来好运,甚至还惹来了杀身之祸。其中又以北海狗最为倒霉。北海狗是北海狗属旗下的唯一成员,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它的皮毛是所有海狗中质 量最好的,因而被称为“海龙皮”。人类为了得到“海龙皮”大量捕杀北海狗,使得北海狗的种群处于濒危状态。
北海狗出生时仅重4.5千克左右,但是在海狗妈妈的精心喂养下,只要4個月就能长到15千克左右啦。
通常情况下,海狗妈妈一次只生一只海狗宝宝。在海狗家族中,双胞胎是很罕见的。此外,海狗妈妈是通过气味和叫声来辨认自家宝宝的。
寿命:40多岁
性情:温顺友好,富有集体精神
特殊技能:洄游
食物:食谱十分丰富,但主食是鱼类和头足类软体动物捕猎时,海狗先是潜入水下,悄悄尾随猎物,伺机咬住猎物。因为无法咀嚼,所以它们只好直接吞下食物,或先把食物撕成小块儿再吞下。
天敌:鲨鱼、北极熊、虎鲸
海狗一般会选择在傍晚时分捕食——一是因为它的天敌鲨鱼、虎鲸和北极熊等很少会在这一时间段内出没;二是因为此时光线昏暗,天敌不容易发现自己,从而增加逃脱的机会。食量:偏大
生活方式:喜欢集体生活。就算迁徙时也总成群结队
小贴士
游泳时,海狮科动物以前肢作为滑水的“桨”,后肢则拖在身后充当“舵”的角色。即使这样,它们仍能游出27千米/时的好成绩。海豹科的动物则刚好相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