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园,顾文莉
(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妇科,宁夏 银川 75000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含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还是引发经期延长、异常子宫出血与不孕不育的一类关键要素[1]。5年时间以来,被妇科与协助生殖相关的医护人员大量注重。本文分析了经阴道B超与宫腔镜检查这两种方式对EP诊断,并与病理方面的诊断施以对比,以为了选取更加精准的检查方式。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0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E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6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失调,绝经后阴道流血,不孕症,子宫肌瘤等。患者通过常规相关的妇科检查,排除了宫颈其它病症,并施以阴道B超与宫腔镜检查,最终借助病理方面的化验加以诊断。
1.2.1 超声检查
应用G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 HNz。选择月经干净3~7天,不规则出血者出血量不多,检测以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处于膀胱截石位,通过阴道以对子宫附件施以全方位的探测。
1.2.2 宫腔镜检查
检查时采用了Olympus型宫腔镜,宫腔镜为直型硬性,外鞘直径在5mm,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膨宫,膨宫液流速为280 ml/min,宫腔压力达110~13 mmHg(1 mmHg=0.133kPa),对宫腔进行全面检查。
①B超:子宫内膜息肉形突出,大多体现为强回声,还能够体现为中、小、混乱回声或是蜂窝形回声[2]。②宫腔镜:镜下能够观测到凸起的子宫内膜表层具备有蒂、柔软一类赘生物,单发或是多发,小型相应的直径即1~2 mm,大型能够填满所有官腔,表层平滑,粉红,与周边内膜本身的色泽一样,能够观测到细小的微血管网,若具备炎症或是死亡,色泽即暗红色或是黄白色[3]。③病理:息肉本身的三面被覆子宫内膜上皮,中部即细密的纤维间质与厚壁血管[4]。
采用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EP的金标准,比较宫腔镜和经阴道B超诊断EP的符合率情况。
本次试验调研内收获的所有数值都凭借了SPSS 17.0这一统计学软件施以处理,而计数资料借助百分比即(%)显现,借助x2施以检测,在P<0.05过后,指出了具备区别且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80例经病理证实为EP的患者,月经紊乱47例,绝经后流血3例,不孕症2例,子宫肌瘤10例,其余为体检发现宫腔占位或者宫颈管占位者18例。
全部通过病理证明即EP的患者,阴道B超显现了EP总共44例,宫腔镜施以诊断过后EP总共65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P<0.05)。见表1。
表1 80例EP B超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即经由子宫内膜相关的腺体与含胶原纤维本身的间质生成的,表层被覆子宫内膜上皮,多见位置处于宫腔底处,接着即宫角处。子宫内膜息肉即妇科相关的普遍病症,即引发经期变长、经量增多、不孕不育的一大要素。综合相关文献,EP的患病率约为25%,且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0岁左右,其中绝经后妇女占31%,有一定的恶变倾向[5]。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明确,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症、宫腔本身的异物、内分泌紊乱与雌激素过量等相关。以往超声检查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方式,但是无法明确检出较小息肉,同时无法有效分辨子宫内膜癌、宫腔粘连、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因此已退化成为一种子宫内膜息肉辅助检查手段。现阶段借助宫腔镜以对子宫内膜息肉施以诊断具备较优的成效,宫腔镜即一类微创型妇科诊治相关技术,它能明晰病灶分布的位置、尺寸、形状与面积,还可以对病灶表层的组织构造施以全方位的观测,并可以处于直视之下施以取材或是刮宫,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对于宫腔一类病症本身的诊断。本文在阴道超声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1.25%,显著高于B超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其原因为:经阴道B超检查是影像检查,其对微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宫腔内占位等病变常不能明确诊断,从B超检查阴性的病例中得出,确诊的难度主要在于子宫内膜增厚或者厚薄不均,特别是绝后妇女子宫内膜回声与息肉回声相近,不易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相比较而言,宫腔镜可以直视宫腔,对子宫内膜增厚/厚薄不均者优势更大。此外,宫腔镜检查只是一种形态学检查,子宫内膜增生过程、内膜癌甚至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在宫腔镜下亦可呈息肉样生长,而误诊为息肉,并不能完全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宫腔镜检测即一类有创型检测,且花费不低,不可以被当作普查相关的方式,所以,二者加以融合可以补足缺陷,凸显出自身的优点,对疑似EP一类患者,先施以阴道超声开展检测,借助宫腔镜深层次明晰诊断。
[1] 陈正云.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31(3):170-173
[2] 申启玲,李 力,邓 波,等.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2):191-192.
[3] 夏恩兰,李自新主编.妇科内镜学,第一版.北京: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3301.
[4] 陈乐真,雷道年.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8-179.
[5] Arie B,Goldchmit C,Laviv Y.The maligant potential of endometrial polyps[J].Eur Obstet Gynecol,2004,11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