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毅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常见,是冠心病并发症中的一种,属于心肌坏死疾病,引发原因为缺血缺氧急性、持续性的存在于冠状动脉内。本院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时,即给予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选择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中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87例,男45例,女32例;年龄53~78岁,平均(62.6±2.6)岁;发病时间45min~10.6 h,平均(4.3±0.6)h;心律失常类型:缓慢心律失常42例,快速心律失常32例,室性早搏13例;心功能分级:Ⅰ级40例,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12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3)心律失常均发生于治疗中;(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
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均要比较快速,以能保证在90min内进行介入治疗,以促进治疗及护理效果的提升;护理人员要及时的沟通患者家属,将患者病情、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家属详细的讲解,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和支持;宣教过程中,还应融入开导性的语言,使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快速、有序的进行,确保手术能够顺利的实施;患者即将进入手术室前,告知患者要排空膀胱,如患者已经昏迷,术前实施导尿。
(2)术中护理
手术实施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监测,以将心律失常情况及时发现,快速的做出有效处理;心室颤动为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后,立即告知医生,手术停止,并进行急救,实施胸外按压、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时,与药物治疗相配合,若心室粗颤情况发生,利多卡因、可达龙注射剂给予患者注射,但如果心室细颤,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给予患者注射,转变细颤,变为粗颤,之后再消除粗颤;药物除颤过程中,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内涵胺碘酮300 mg)同时注射,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1]。
(3)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且患者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后,护理工作要特殊开展,对患者尿量、心律等情况严密观察,异常情况若出现,立即告知医生,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患者穿刺部位为股动脉时,要制定术侧肢体,时间为24h,如患者需要翻身,翻身方法采取轴线翻身法,避免穿刺部位出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能快速的排出造影剂,使肾损伤减轻;术后5h后,要拔除鞘管,拔之前,准备好必需的物品,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与患者交谈等方法将患者注意力转移至别处,保证拔管顺利进行,拔除后,伤口仔细检查,穿刺点按压30 min,有效止血;术侧肢体制动解除后,下肢要多进行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2]。
观察抢救成功情况,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检测患者HR、QTc、QTd水平。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及护理后,87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100.0%。护理后,QTc高于护理前,QTd、HR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n=87)QTc(ms)QTd(ms)HR(次/min)护理前426.5±42.969.3±10.896.8±12.3护理后520.4±54.1*33.2±6.7*66.0±6.3*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为发病急、病情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心力衰竭甚至会发生,使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受到极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急诊介入治疗为首选方法,同时,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可得到明显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可达到100.0%,且明显改善患者QTc、QTd及HR情况,效果较好。原因是实施护理干预后,通过有序的、系统化的护理工作的实施,可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1] 邹梅平,刘嘉欣.系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33-34.
[2] 张米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0):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