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垒
我认识一位叫威廉的英国小伙子,他特别喜欢中国的京剧,不远万里,从英国赶来中国跟随一位京剧老师学习,除去上课的时间,其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学习京剧。
威廉很努力,花了三年的时间,学得认认真真,甚至有很多次催着老师教他,把老师累得半死,可结果也就学个一星半点,咦咦哇哇半天,要么就是音不对,要么就是腔不对。上台迈脚,总也不对路数,自己着急,老师也跟着着急。
希腊有一种精美的绣花手巾,白色的布品织上蕾丝般的花纹图案,非常美丽。桌巾、床单、围裙,还有小件的手帕、头巾等,有种希腊特有的白色的美感。希腊奥运会期间,一个朋友到那里去,喜欢上了这种手工艺,努力学习这种绣花手艺。由于时间有限,她购买了一本学习这种绣花手艺的书籍,又找了一个懂希腊语的朋友帮忙翻译成中文,努力学习。
然而,两年过去了,她依旧是只掌握一点皮毛。绣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那个标准,大家都不知道是差在哪里,最后只好放弃。
当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汽车技术都很先进,而德国和日本是汽车技术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日本汽车的程序与各国的程序没有任何不同,都是先生产出散件,然后再组装。美国、英国、中国,为了省钱,向日本人提出批量生产零件,自己组装。然而,这几个国家组装的日本车,却怎么也比不上日本人自己组装的精良。
很多人怀疑原因出在组装技术方面。为此,各国派人去学习组装技术,然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可学的名堂。各个部件的零件是一样的,组装机是一样的,程序也是一样的,组装顺序和动作都是一样的。然而回到国内,组装的汽车还是不如日本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20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名词:看不见含量。正是看不见含量的存在,影响着同一事物的不同结果。比如,威廉学习京剧、朋友学习绣花技术、企业组装日本汽车,之所以同样的努力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素质甚至世界观与潜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在事物的表层,这些因素却是无法洞察的。同样的表层现象,内含却有着天壤之别,其中的差距甚至是致命的。
以京剧为例,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京剧人的大脑里,始终装满了京剧的传统艺术,血液里流淌着京剧的神韵,有一种潜在的京剧风韵指挥着他们。而没有潜意识中的神韵意识,充其量只能是模仿,模仿得再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当今科学的发展,让许多领域都已经无秘密可言。然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东和西,到底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用心的问题,心差多远,东和西就差了多远。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许多看不见的含量,才是决定事物或某项艺术的最终因素。
生活中,要学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才能掌握别人掌握不了的秘诀。
(摘自《冷眼读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