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文
辽宁弘扬律师事务所,辽宁 鞍山 114001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服务需求方通过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开展合作,向服务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在这种形式之下,需求方可以通过支付少量报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满足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但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容易因合同中的权责义务划分不明确,或履行过程中出现单方面违约问题等,引发法律纠纷。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服务需求方的合约风险分为主合约风险与分合约风险两类。其中物流主合约风险是双方之间容易出现的主要法律风险问题。两者之间的服务供应关系是通过订立合约确定的,一般在合约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着主要责任,从货物接收到交付过程中,要做到对货物的有效控制。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无论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行安排货物运转,还是经由其他公司进行运输和保管,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夸大自身服务能力的情况,一旦责任超出其能力范围,将引发较大的合约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从分合约风险来看,一项物流服务的提供往往需要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会引发合约风险,而且服务需求方进行索赔时往往较为复杂[1]。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服务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物流管理流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服务提供双方都能够快速获取各个物流环节的动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节自身行为。因此,信息技术对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对信息技术的明显依赖,是控制货物的重要手段。但在借助信息化方式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新的风险问题,包括系统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信息交互过程的安全性问题等。由此引发的客户商业机密泄露问题也会带来法律纠纷,而且会给服务需求方造成直接损失。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中的企业为了集中资源和业务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选择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活动时,总风险的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在履约过程中的风险承担主体和具体承担责任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物流服务提供双方根据合约分配风险责任,双方也均存在违约可能,其中一方的违约行为对于另一方而言是一种难以规避的风险,只能通过法律渠道追究违约方的责任,并要求对方承担损失。但在实际的问责和索赔过程中,环节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复杂,难以实现对履约风险的有效控制[2]。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法律风险问题出现在物流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时间尚短,我国关于第三方物流立法工作还有待完善,目前的立法层次和执行力都相对较低,应尽快对其加以完善。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行流程来看,涉及到信息、运输、仓储、流通等各个方面,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性规划,统一各部门的监管层次,从而更好地适应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为规范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物流市场运行秩序和竞争环境,在监管策略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以系统化的第三方物流法律为基本框架,依据不同的层次和结构,梳理第三方物流监管体系,在法律框架下,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应细化监管流程和监管内容,由于第三方物流委托合同较为复杂,在订立和履约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权责划分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必须制定具体的物流设计标准、运作标准和费用计算标准,以此为依据开展监管活动,并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我管理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监督作用,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可控性。
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而言,应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密切关注第三方物流相关立法活动的进展,同时关注于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在掌握第三方物流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前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较多,通过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法律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企业自身应对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第三方物流法律风险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