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2013年“史上就业最难年”,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原因分析除了有毕业生人数众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较少等客观原因外,更重要因素是求职者自身择业的原因,部分毕业生对社会价值的取向、个人实现急功近利等思想,不愿到涉农基层或偏远贫困地区去从事农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本文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四所涉农高职为例,对我院学生培养质量、社会对涉农高职需求、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引导等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来分析高职学院促进大学生培养创业素质,进行创业教育学习,进一步改革学生就业创业途径,找到当前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式和有效途径。
我院作为以农字打头的高职院校,发展农业特色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编制问卷调查了2014届、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发现我院就业率稳中有升,总体归纳发现:22个专业中,有10个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于同类涉农高职学院的同专业水平,4个专业与同类院校的就业率水平相当,8个专业低于同类院校的就业率。水产养殖技术、食品与食检加工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等专业成为抢手货。“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将农业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在农村开拓市场,促进就业,加大创业机会。根据调查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
目前根据调查,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和园林园艺专业,竞争力分别达到98.2%和93.4%,就业率分别是95.8%和95%。而竞争力较低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分别为75.3%和76.1%,就业率也较低,分别是74%和67%。可以分析出,学校应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也应该多加强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以此推动就业率的提高。农业专业竞争力较强,可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搭建金融平台,为涉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销售网上支付功能,涉农学生将技术带进涉农企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我院为涉农高职学院,农林牧渔类专业学生占60%,从近四年的就业调查可了解到,农林牧渔类专业就业学生占23.1%,可见,涉农专业学生有一半未在本专业就业,相对其他专业来看,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涉农专业学生不仅可以用所学农学专业技术来参与竞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农业”来开拓就业渠道。比如:利用互联网建立绿色食品安全链,从饲养、采购到销售透明化运营模式,打造农业品牌网上宣传,直邮到家。
近四年的毕业生中调研可发现,有58.2%的学生选择在湖南首府长沙以及交通教便利的长株潭周边城市就业,选择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就业,这是由于从个人发展前景和薪资来说,都具有提升前景。涉农专业不愿到基层农村就业是由于农村的落后闭塞和不发达,利用“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大城市也能参与涉农企业的运营、销售和管理。
看完就业率,我们了解一下离职率,近四年我院毕业生离职率偏高,达到了57%,原因在于“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换个领域发展提升自己”和“薪资福利低”等三个原因占据首位,离职率高低最直接影响因素就是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学院在这方面应该多引导,不能盲目择业,合理安排自己的岗位和工作。
21世纪新世纪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下,90后高职毕业生们也面临着迈出校门,如何生存的第一步。是找一家企业进行就业,还是参与市场竞争去开办一家公司,抑或跟同学,利用社会资源去兴办企业,都成为了高职毕业生需要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国家、地方法律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更好地做好我院的就业导向工作有了一些对策和方法。
湖南省从2010年始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与鼓励毕业生,文件如:《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株洲创业优惠政策汇编》等等,从国家政策上打造高职毕业生创业外部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启动资金渠道,同时社区定点给毕业生提供创业知识培训平台,从2011年起,湖南省总计安排不少于6.8亿元创业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开办。看了外部环境的打造,那从内部环境上我们该如何下工夫呢。从湖南省几十所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来看,每个学校各有千秋,我们可建议从宣传统战部为核心,进行创业讲座宣讲、企业行业带头人讲座、请来政府部门人员谈谈创业政策扶持、举办校内“互联网+”、“挑战杯”、“黄炎培”校内创业项目竞赛等活动,引导学校内部的创业条件与熏陶环境,让学生在游戏、实践、活动中学到悟到,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把创业当作未来的一种可行的实践之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驱动者,好的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半路转行来做创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工作,有一些是思政辅导员,有一些是招生就业处行政人员,理论知识可以学习,实践能力大多很缺乏,自己都没开办过企业,对于创业,大多数老师也是一知半解,理论指导还行,实践上自己都需要不断学习。“走出去”是当前创业基础课程授课老师的第一步,走向企业、走向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企业与老师的学习交流联系,把老师放在创业一线企业去锻炼学习,同时,减少创业基础课程老师的理论授课时间,鼓励单个老师或团队教师去开办企业,注册公司,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创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活学知识,才不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困境与尴尬。
教育的本质是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者,让她(他)们接纳,理解并运用所学,那么当代社会不仅应该教育出理论知识丰富的高职学生,更应该教授一批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人。国家大政方针领导人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这块阵地任重道远,不仅是当前,而且是几十年之后不断推进的教育之路,政府、企业和高校都要调整心态,树立自信,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
涉及“三农”产业,国家一直是鼓励提倡的态度,近几年国家发展国内外贸易,加强经济合作,增加就业岗位,不仅拨付农业“四补贴”,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促进生产,而且大力调动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落实补贴,对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信贷扶持,打造好的就业环境,利于涉农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开展。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专业、兄弟学院以及企业专业进行交流,多方听取意见,抓住市场来调整课程、创新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来促进农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代表来校参加专业设置的改革研讨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创新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不仅在课程授课体系中得到突破革新,还需要加大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的壮大,利用政府、校园和企业三者的合作,打造校内外创业实践体系,建立“互联网+农业”项目孵化基地,可以设置在校内,更可以在涉农学生毕业后,开拓到校外,建立创业孵化园,将涉农好项目进行孵化,转战市场,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扶持。
大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生,关系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分忧,同时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中央给予很多惠农政策,给了广阔的舞台让涉农大学生去尽情发挥才干与所学,而作为涉农高职教育工作者,能否做好学生就业的有效引导,是否在“三农”与学生之间架好桥梁起到良性作用,对社会、高校和学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