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探析*

2018-01-22 16:21:03
法制博览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警务文化

满 炫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充分利用与发掘校园文化的审美育人功能是学校美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警察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是增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安大学生美育的重要隐性教育资源。因此,深入了解并正确认识警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对于正确发挥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文化育警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警察文化的内涵

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文化是人类在警察现象领域创造、拥有并传承一切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的总和,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关于警察文化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探讨。总体来说,一般认为警察文化是警察机关及其成员在长期警务实践中为全体成员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警察特点的使命与愿景、精神与价值观、警务理念及其在警务活动、管理制度、行为方式上的体现和对外形象的总和,是一种以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的警察共有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警察文化包含警察物质文化、警察行为文化、警察制度文化和警察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和形态。作为警察文化系统中的警察物质文化,是整个警察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外壳,它为警察主体规定了在警务实践活动中可供运用的认识手段和水平,大致包括警察队伍状况、警察物质装备、警察教育与科学技术等客观物质表现形式。警察行为文化是警察文化传统、作风、精神面貌、职能目标的动态反映,体现的是警察群体的职业素养和水平。警察制度文化是警察机关为实现其组织目标而对警察群体的行为方式予以程式化、固定化和规范化的警察制度体系,包括警察管理体制和警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警察精神文化是警察机关及其成员在长期警务实践与意识活动中孕育而成的各种意识和观念的总和,主要包括警察群体的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诸要素。总而言之,警察文化正是由上述四种形态的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警察物质文化最为实在,处于最表层,而警察行为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动态反映,处于整个警察文化系统的浅层,警察制度文化是警察文化的骨骼或构架,对其他层面起整合作用,是警察文化的中介层次,警察精神文化是警察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制度、行为、形象的基石,是警察文化的灵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体现了警察文化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有机结合。

二、警察文化的特征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文化当然受到文化规律性的制约,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价值和基本特征,同时,通过上述警察文化内涵的剖析,我们也知道警察文化在长期警务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职业特色的丰富内涵,必然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

(一)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实质就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经指出:“军队、警察、法庭等项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因此,作为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暴力工具,警察是以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为目的,它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表现出其内生的政治性质和外在的政治特征,其政治性和阶级性是毋庸置疑的。政治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政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因而,与其他社会文化相比,由于警察与生俱来的政治性特征,必然为在长期警察建设和警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警察文化打上政治性的烙印,政治性应是警察文化的首要特征。在我国,坚持政治建警始终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也始终是政治建警的一项原则性要求。这一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相应的政治文明建设实践,是警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土壤,深入影响和塑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警察文化。警察文化的政治性特征,对于人民警察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的滋养和促进作用,它深刻影响和集中体现出人民警察的理想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

(二)正义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实践中,无论警察的具体形态如何变迁,警察都象征着安全、力量,代表着除暴安良、惩恶扬善,被看作是正义的化身。作为警察内在精神的深刻表达,警察文化理应时刻向社会高举正义大旗,彰显正义性。价值观是任何社会文化的基石和精神内核,它为组织群体提供共同方向的意识和日常行为准则,“忠诚、责任、公正、为民”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对人民警察精神的高度凝练,为人民警察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原则,正是我国警察文化的基石和精神之魂,是人民警察永葆正义性形象的根基。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反映在警察队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腐化堕落、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有悖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玷污人民警察公平正义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的不良乃至违法违纪的行为。人民警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迫切需要建设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彰显正义性的职业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传播正能量,弘扬文化主旋律,让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渗透到一切警察文化产品和警务实践活动中,从而把维护社会正义的理念内化于心,不断激发警察服务人民的荣誉感、使命感,坚定职业理想,自觉树立社会正义感和法律正义感,坚持公正执法,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使社会正义得以彰显。

(三)纪律性

所谓纪律,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组织利益,实现组织宗旨而制定的要求每一位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强制力量。”这里,强大的强制力量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其他社会文化上,这种强制力量更多的体现为思想道德的约束或者价值观念的导向,是一种软控制;警察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表现出鲜明的纪律性特征,体现出“强硬”的控制力,这是由警察的武装性质决定的。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根据国家的统一装备标准,配备警用武器和其他武器装备,进行具有武装特点的公安业务训练。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每个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纪律要求和职业素养。“当听到枪声时,人的本能反应是躲进战壕等待枪声停止。只有通过纪律和训练才能使他在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并向前进”,警察文化要在日常警务实践中不断营造严格制度规范、严明纪律作风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不断强化人民警察高度自觉、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才能是人民警察在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之时,始终保持纪律严明、团结战斗的过硬的战斗作用,成为打不垮、冲不散、攻必克、守必固的正义之师。也才能抑制警察权力在伴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共管理需求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日渐膨胀之势,避免警察权出现异化倾向,有效维护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四)尚武性

尚武精神指的是军人在军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崇武思想、战斗品格、报国志向和奉献精神。警察工作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压力重重、危险重重,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类犯罪分子周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和平年代的人民警察不愧是一支奋战在捍卫国家安宁第一线的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平安卫士”。“尚武”同样也是和平年代人民警察的天职。《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在《总则》第二条中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法律赋予了担负着类似武装部队重要职能的和平年代的人民警察明确的尚武要求。我们经常看到诸如“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之类的具有尚武精神的宣传口号出现在全警大练兵的训练场上,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公安民警的处置能力和作战水平。可见,作为长期警务实践的观念总结和提炼,警察文化必然表现出鲜明的尚武性特征,通过氛围的渲染营造,激励警察始终秉持警察职业所需的阳刚气魄、钢铁意志、勇敢精神和血性人格。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警察文化的尚武性特征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由于犯罪手段的职能化、犯罪分子的高智商化、犯罪活动的国际化,公安机关高技术武器装备和高科技手段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科学技术素质要求,无论是刑事犯罪现场的勘验和各类物证的鉴定,还是各类案件的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网上追逃、路面监控、网络安全、网上服务等都需要人民警察不断学习、教育和训练,提高智慧、技能和经验,保证具有熟练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使高科技现代武器装备这个潜在的战斗力转化为打击各类智能化、高科技犯罪的现实战斗力。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警务文化
向人民警察致敬
小主人报(2022年10期)2022-08-26 08:12:44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谁远谁近?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